反對伊朗核計畫 歐盟相隔10年再次對伊朗實施制裁

時隔10年,歐盟再度對伊朗實施制裁。圖/取自EuroWatcher《推特》
時隔10年,歐盟再度對伊朗實施制裁。圖/取自EuroWatcher《推特》

當地時間周一(9月29日),歐盟宣布對伊朗重新實施制裁,包括凍結伊朗中央銀行在歐洲的資產、禁止商業往來、限制人員旅行與貨物運輸,以及禁止武器出口與能源相關設備供應。

此舉是對伊朗阿亞圖拉(ayatollah)政權(又譯「神權政體」)重啟鈾濃縮與非民用核計畫的強硬回應,重回10年前的緊張局勢。

《歐洲新聞》(Euronews)報導,歐盟自2013年起與伊朗展開關係正常化進程,2015年簽署《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CPOA),逐步取消對伊朗的限制措施。然而,隨著伊朗近期核活動加劇,歐盟繼法國、德國與英國8月底採取行動後,採取全新強硬立場。歐盟理事會不僅遵循聯合國決議,還採取自主的歐洲範圍限制措施。首要措施包括凍結伊朗中央銀行及主要商業銀行的資產,切斷其金融命脈。此外,歐盟將禁止伊朗貨運航班進入歐盟機場,限制伊朗貨機與貨船的維護與服務。

貿易限制方面,歐盟禁止向伊朗出口武器及任何可用於鈾濃縮的材料、貨物與技術,同時禁止進口伊朗原油、天然氣、石化產品及其衍生品,並限制向伊朗銷售能源部門關鍵設備、金銀等貴金屬及鑽石,甚至資訊程式與海軍設備也在限制之列。

作為歐盟理事會主席國的丹麥強調,此決定不影響和平外交途徑,明確向德黑蘭傳達「談判之門仍敞開」的訊息。然而,伊朗對此反應強烈,指責歐盟採取雙重標準,未譴責以色列對伊朗的攻擊,卻因伊朗在烏克蘭戰爭中的角色將其列入黑名單。德黑蘭當局也對聯合國與歐盟的決定表示強烈不滿,稱恢復制裁「缺乏正當性」。

2013年,歐盟與伊朗關係開始緩和,2015年《JCPOA》簽署,允許國際核查人員進入伊朗,確保其不發展核武,標誌著伊朗與西方關係正常化的高峰,歐盟隨之取消對伊制裁。然而,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退出《JCPOA》,推翻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的政策,導致區域與全球局勢不穩。

歐盟試圖填補美國空缺,維持《JCPOA》並扮演和平擔保者角色,時任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Federica Mogherini)及繼任者博雷利(Josep Borrell)均致力於此,但伊朗視西方退出為背叛,關係再度惡化。

拜登(Joe Biden)政府上台後未能修補裂痕,而新川普政府的立場預計更難改善局勢。歐盟此次明確表態,支持以色列對伊朗核活動的「正當」攻擊,卻未同樣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行動,引發伊朗不滿,被指為雙重標準。

歐盟重啟制裁反映其對伊朗核計畫的深切憂慮,特別是在伊朗近期加速鈾濃縮活動的背景下。這些措施將重創伊朗經濟,尤其是金融與能源部門,但也可能進一步激化與德黑蘭的對立。分析人士指出,歐盟試圖在維持外交空間與展現強硬立場間尋求平衡,但此舉可能使伊朗更傾向於尋求俄羅斯與中國等非西方國家的支持,進一步複雜化全球地緣政治格局。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