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機器人大賽同場競技 腦控投擲VS AI太空駕駛掀科技熱潮

在貴州的青少年機器人競賽,選手調整機器人。圖/取自人民網
在貴州的青少年機器人競賽,選手調整機器人。圖/取自人民網

兩岸近來不約而同舉辦機器人大賽。大陸有貴州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300支隊伍同台。台灣則有高雄大學舉辦高雄盃機器人挑戰賽—科技寶經典賽及「數位化科學競賽」,兩場賽事吸引來自全台278隊、逾600名師生參與。

在貴州比賽現場,參加者專心地為參賽的機器人調整各零件,好讓機器人上陣時能靈活表現。競賽包括虛擬機器人競賽線上賽,以及線下機器人競賽,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共同掀起了一場青少年機器人競技的熱潮。經各地層層選拔,最終300餘支隊伍的1000名優秀選手成功晉級決賽。

學生韓柏序來自貴陽市甲秀小學五年級,他和另外三名同學組隊參加腦科學人工智能挑戰賽。團隊中一人為腦控手、一人為投擲手、一人為遙控手、一人為編程手,大家需要協作完成循跡、取物、投擲等任務,爭取更多得分。

據人民網,韓柏序擔任腦控手,他需要用腦電波激活投擲器。他說:「比賽的時候,我就趴在地上睡覺,愈放鬆愈能達到規定的腦電波臨界值,投出得分物。」為了這次比賽,大家都做了很長時間的准備,在一次次的訓練中,協作能力和動手能力更強了。

貴州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裁判長韓濤說,腦科學人工智能挑戰賽是一個綜合性比較強的賽項,綜合了對選手車體結構設計、編程、大腦專注度控制、團隊協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考察。今年的7個賽項可以分為三大類別:操控對抗類、任務循跡類及合作類,對選手的考察各有側重。

台灣方面,高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主任余進忠說,今年「數位化科學競賽」共有55隊高中職學生參加,是所有組別中最多的一組。比賽流程分為上午實驗設計與數據蒐集,以及下午的簡報發表,學生須運用手機感測器記錄物理量,並以「科技寶」工業積木模組組裝實驗架構。此模式降低實驗門檻,卻能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與跨域整合能力,具高度教育價值。

今年設有10大項、28組比賽,包括自駕車創客賽、無人車競速賽、迷宮機器人挑戰賽、輕量級相撲車競賽,以及新加入的AI(人工智慧)語音機器人任務與AI智慧太空駕駛挑戰,全面檢驗學生在機構設計、程式撰寫、感測應用與人工智慧控制上的能力。

高雄27人舉辦數位化科學競賽,學生得遙控機器人走出迷宮,考驗操控力與機器人的靈活性。圖/高雄大學提供

高雄27人舉辦數位化科學競賽,學生得遙控機器人走出迷宮,考驗操控力與機器人的靈活性。圖/高雄大學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