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絲綢之路 中歐北極快航將全天候營運

中歐北極快航將為貨運業帶來新契機。圖/取自百度
中歐北極快航將為貨運業帶來新契機。圖/取自百度

大陸近年推動「海上絲綢之路」,如今再開闢「冰上絲綢之路」——中歐北極集裝箱快航。這條新航線僅需18天,便能將貨品自寧波舟山港直送歐洲,成為外貿企業進入歐洲市場的新動脈。俄羅斯總統普丁也宣布,全力推進跨北極運輸走廊建設,目標是打造全年24小時運營的北方供應鏈。

據《環球時報》報導,當前國際航運受地緣衝突與關稅壓力影響,北極航道的商業化不僅提升物流效率,還可大幅降低企業成本。過去海運往返需40至50天,物流費用常占貨值近半,如今北極快航縮短至18天,讓業者形容「又省、又快、又放心」。

浙江義烏是外貿重鎮,已與全球230多國建立貿易往來。今年1至8月,對歐盟進出口額達573.9億元,年增27.6%。家居飾品貿易商駱姓業者直言,新航線將加速周轉,降低單位成本,未來會多加利用。

目前運往歐洲市場主要有海運、鐵路和空運三種方式。以海運為例,貨物從義烏到德國港口約40天,成本約每公斤8元;若改走中歐班列雖可縮短至25至30天,但費用較高。相比之下,北極快航在效率與成本間提供了新平衡。

位於寧波的新東方工貿公司總經理朱秋城認為,此快航可為外貿企業節省大量物流費用,對利潤日益攤薄的產業至關重要。尤其在西方年末購物季,一些時效性強的工藝品若能經北極快航直達,可避免走空運的高成本。

朱秋城舉例,物流成本在外貿企業的支出中占比達20%至30%,若價格波動,便會直接影響盈虧。對中小型業者而言,北極快航能有效縮短生產周期、降低庫存與備貨壓力。

此外,新航線也可降低船期延誤風險。過去曾發生蘇伊士運河堵船及紅海危機,導致船隻被迫繞行非洲好望角,不僅時間拉長、成本攀升,還可能面臨歐洲客戶拒收與索賠,影響商譽。北極快航被視為可分散風險的重要替代選項。

不過,北極快航目前僅能在7月至10月通航,受冰情影響存在局限性。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指出,此快航開通代表中俄海上合作升級,為「歐亞大陸橋」運輸增加新路徑。隨著氣候變遷與海冰融化,未來通航期有望延長。

俄媒報導,東北航道沿俄羅斯北部海岸延伸數千公里,由於海冰減少而愈加易行。普丁日前在東方經濟論壇上宣布,將推動跨北極運輸走廊建設,升級港口、導航、通信與應急救援體系,並研製新一代破冰船。預估到2030年,北極航道貨運量將突破1.03億噸。

德國《明鏡》周刊指出,北極航道原本以俄國內部及中俄貿易為主,如今成為中歐間可靠的新快速通道,吸引歐洲航運及貨代公司關注。彭博社則分析,北極航運可助力中歐貿易成長,尤其在美國加徵關稅、削弱中美跨太平洋貿易之際,大陸透過冰區航線展現尋找替代方案的決心。

大陸環球網社評認為,北極快航的開通是「以技術改造自然」的新嘗試。當前巴拿馬運河、紅海及蘇伊士運河皆承受壓力,而波蘭關閉與白俄邊境也使逾百列中歐班列受阻。因此,北極快航為中歐貿易增加多元選擇,強化全球供應鏈韌性。

整體而言,中歐北極快航兼具時效與成本優勢,在國際航運局勢緊張之際,對外貿企業極具吸引力。雖受季節限制,但隨俄方基礎設施升級與國際需求增長,這條「冰上絲綢之路」未來有望成為中歐貿易的重要支柱。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