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中國傳統「王道」哲學 湯紹成:可建構「AI數位大同」

香港、台灣、新加坡三地論壇「當人工智慧遇上東方智慧——如何建構AI 時代的人文價值」18日登場,來自台灣的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湯紹成認為,若能善用AI,人類可以想像一種「AI數位大同」,用AI技術可建構、實現類似《禮運大同篇》描述的和諧社會。圖/梅花新聞網提供
香港、台灣、新加坡三地論壇「當人工智慧遇上東方智慧——如何建構AI 時代的人文價值」18日登場,來自台灣的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湯紹成認為,若能善用AI,人類可以想像一種「AI數位大同」,用AI技術可建構、實現類似《禮運大同篇》描述的和諧社會。圖/梅花新聞網提供

東方智慧應該如何融入AI時代中?香港、台灣、新加坡三地論壇「當人工智慧遇上東方智慧——如何建構AI 時代的人文價值」18日登場,來自台灣的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湯紹成認為,若能善用AI,人類可以想像一種「AI數位大同」,用AI技術可建構、實現類似《禮運大同篇》描述的和諧社會。

湯紹成指出,中西文化是有差異的。西方文明源自地中海的希伯來和希臘,由於地貌開放,西方文明是「向外追索」,包括希伯來文明核心的信仰、倫理、學術、藝術,以及希臘文明的民主、哲學、科學、美學。

相較之下,中華文化的黃河文明、黃土文明,因為地貌封閉,因此是向內探求,發展出儒、釋、道等哲學。但中國歷史斷裂於1840年鴉片戰爭,1840年之前中華民族自大,之後歷經自卑與自強,如今中國再度崛起,以太極拳應付西洋拳,民族主義高漲。

湯紹成指出,國父孫中山在中華民族自強的道路上扮演重要角色,香港是他的思想啟蒙與革命聯絡核心,同時由於他的革命腳步遠及南洋的新加坡與馬來亞,更造成跨文化連結。

湯紹成認為,有別於西方的「霸道」思想,中國傳統政治哲學是「王道」,最高準則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國父孫中山的「王道」,則是秉持上述理念,致力於中國革命,追求國家獨立與世界大同。無獨有偶,大陸最高領導人習近平2014年談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共同價值,也正呼應了中國振興與世界大同。

要在21世紀談世界大同,不能不談到AI。眾所周知,AI崛起被視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應用非常廣泛,也有許多人提及AI帶來的道德風險。湯紹成則提出一個很重要觀念:AI是「術」,不是「道」。換言之,AI是方法,不是目的本身。

湯紹成說,AI的風險有四個面向,包括:人類尊嚴被削弱,淪為演算法資源;社會信任崩解,公領域失去基準;判斷力受損,倫理弱化;以及影響人如何看待「人」的價值。

但湯紹成也提出,若能善用AI,我們是否可以想像一種「AI數位大同」?也就是說,用AI技術可建構、實現類似《禮運大同篇》描述的和諧社會。因為《禮運大同篇》裡的「大同」是指天下為公、理想追求;而「小康」是指天下為家,與現實妥協。當代社會若只將AI用於效率提升與資本利益, 則仍停留在「小康」;若AI設計結合「仁政、公義、普惠」,才能邁 向「大同」。

換言之,用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包括儒家的仁、義、禮、智、信,道家的順應自然、無為而治,以及佛家的慈悲智慧、看破放下,去提供AI倫理規範,如此就是東方智慧提供AI骨架和血肉。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