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名家】竹子外交     越南能台灣為何不能?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會見出席抗戰勝利80週年活動的越南國家主席梁強。圖/取自中國大陸外交部官網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會見出席抗戰勝利80週年活動的越南國家主席梁強。圖/取自中國大陸外交部官網

高永光/政大兼任教授、考試院前副院長

在川普的關稅外交上,最令人感到詭異的是對越南的稅率是20%,但另外加了「𨍭運稅」40%的條款,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在越南「洗產地」的貨物輸美,不再享有過去的低稅率,反而多徵40%。

越南的電子、成衣及自行車產業,被認為是「中國+1」的行業,也就是中國大陸利用越南「洗產地」,賺美國人的錢。因此,「轉運關稅」也被認為主要是用來對付中國。這會不會改變中美越的三邊關係,對台灣有什麼啟示? 

美國認為中國產品在越南「洗產地」,但除課徵轉運稅40%外,對越南的對等關稅是20%,也高於一般認為「洗產地」的國家如馬來西亞、印尼等,被美國課徵19%的關稅,但馬來西亞及印尼並沒有附加的「𨍭運稅」。顯然,美國沒有把美越關係做為主要考量,強調的還是美國利益優先,課徵越南高稅率。

對沖避險    越南遊走兩大強權之間

當然,越南並非一味地、完全倒向美國,但在拜登總統時期,越南已經和美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而2023年12月中旬,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訪問越南,習和當時越南的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共同宣稱中越關係是「同志加兄弟」的「未來共享共同體」。可見,越南和中、美打交道係採「對冲避險」戰略,這種「和兩頭大象住在同一房間」的戰略想像,正是促成越南推動「竹子外交」的原因。

已過世曾三次連任的越共總書記的阮富仲(Nguyen Phu Trong),在2016年第二次連任後便首度提出「竹子外交」哲學;阮富仲解釋,越南在外交上要像竹子般「根堅、身實、枝柔」,所以越南在國際上多交朋友,但不結盟,尤其和中國及美國的關係,都不是「結盟」。越南周旋在中美之間,追求自己國家的利益。

但越南的這種竹子外交,在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下,似乎也沒有起了大作用。越南是在今年四月初川普的「解放日」公布各國的關稅,越南在收到46%稅率通知後,第一批領先與美國協商關稅的6個國家之一,但結果卻是受到美國「轉運稅」的懲罰。越南媒體有在討論,單單20%的對等關稅就可能會導致GDP增速下降1.3-1.5個百分點,如果加上「轉運稅」,GDP下降可能更嚴重。

雖然,美國對越南的轉運稅意在圍堵中國,但越南會不會因此更𨍭向中國,甚至於也會讓越南和俄羅斯關係越來越密切?僅就市場及中國資本而言,越南擺脫不了和中國的產業供應鏈;例如越南以出口為主的紡織業,70%的原料來自中國;越南的產品,在美國關稅之下,會更多流入「東盟」國家與中國大陸,2025年上半年,越南就增加了800多個源頭來自中國的產品項目;而越南出口到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這三個港口的物流量也有明顯幅度成長。

也許是川普的對等關稅及轉運稅的影響,越中關係開始𨍭圜。越南的領導人除了出席大陸93大閱兵之外,領導人之間的會面、互動也越來越頻繁。例如中共第三號人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委員長趙樂際,8月31日訪問越南,輪番會見越方最高4位領導人(即「越南四柱」),越南國家主席梁強並出席9月2日國慶80週年閱兵大典。趙樂際和當前越南最高領導人蘇林會面時,蘇林說:「越南將發展對中關係視為⋯客觀要求、戰略選擇和外交政策優先事項」。蘇林此語,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似乎指出在美國關稅下有𨍭向中國靠攏的優先選擇。

而趙樂際在訪問越南國會主席時也提及,邀請越南共建「一帶一路」,以及在越南北方與中國,建立跨國經濟帶「兩廊一圈」的戰略計劃,也期盼加速推進三條跨境鐵路建設的合作。

外交多元化    竹子外交傾斜

從以上的發展來看,越南「竹子外交」的枝幹似乎已經開始傾斜。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越南不曾譴責過俄羅斯「侵略」,但後來也提供金錢援助烏克蘭;從越南「竹子外交」的地緣政治戰略來看,越南就是想在多極化,多元化的國際關係中,左右逢源,面面討好。但美國在川普的"美國第一"及"美國再偉大"戰略下,盟國被懲罰、友邦被欺騙已成常態。越南在川普解放日後,率先投降跪美:美國產品輸越0關稅,即使如此,越南談判代表與美方官員原談妥的關稅是11%,沒想到公布時卻是20%,再加「轉運稅」40%。川普再一次的欺騙、徵罰了盟友。

越南與中共的關係非常複雜,有過邊界衝突、中共發動的懲越戰爭,以及在南海的衝突。但在俄烏戰爭發生後,除了台灣曾被提及會是「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外,越南面對北方大國也被說成「今日烏克蘭,明日越南」。但現下越南似乎想把未來命運連繫到和其北方大國的和解,是否能解除「明日烏克蘭」的魔咒?相較之下也可能是「明日烏克蘭」的台灣,除了一面倒向美國,有沒有更好的解咒選擇呢?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