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家統計局今天(15日)公布8月經濟數據,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3.4%,均低於市場預期,至於工業生產增幅5.2%,為一年來最低水準。路透引述專家說法指出,房地產疲軟、家庭財富縮水與天氣衝擊製造業,使內需疲軟,若要實現全年增長目標5%,北京恐需在貨幣與財政政策上加碼。
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份CPI同比下降0.4%,環比持平;核心CPI年增0.9%,漲幅較上月略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9%,購進價格下降4.0%,降幅均收窄。大陸當局認為「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不過這些指標顯示通縮風險猶存,需求不足仍是最大挑戰。
在生產端,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環比增長0.37%,低於市場預期的5.7%。製造業增長5.7%,其中裝備製造業與高技術製造業分別成長8.1%、9.3%。3D列印設備、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新興產品產量年增率在14%至40%之間。荷蘭國際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林直言,增速放緩恐影響全年收官,「強勁的開局讓全年目標仍有空間,但可能需要更多刺激支持」。
服務業持續回升,8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年增5.6%,資訊傳輸、金融、租賃與商務服務分別增長12.1%、9.2%與7.4%。8月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5%,高於上月,澳盛銀行高級策略師趙鵬指出,服務消費確有支撐作用,但政策打擊企業大幅降價行為,可能使內需「看起來比實際更糟」,短期內不會有大規模的消費刺激。
消費則顯現降溫狀況,8月零售總額3兆9668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3.4%,創下2024年11月以來最低,低於市場預測的3.9%。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3.2%,鄉村零售增長4.6%;線上零售仍維持9.6%的高增幅。經濟學人智庫高級經濟學家許天辰表示:「原本預計零售增速能維持4%以上,但這幾個月表現令人失望。」他認為,政策補貼效果未能顯現,需求復甦疲弱。
投資數字則持續受房市拖累,1至8月固定資產投資僅增0.5%,為疫情以來最差表現。若扣除房地產投資,增幅達4.2%,房地產開發投資則大跌12.9%,新建商品房銷售金額下降7.3%;8月新屋價格環比下降0.3%、年減2.5%。
據報導,經濟學家許志永認為,下半年數據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官方年底之前須做出新一輪刺激,包括貨幣寬鬆、提前發債,甚至財政擴張。」
外貿部分保持增長,8月進出口總額3兆8744億元,年增3.5%;出口增長4.8%,進口增長1.7%。1至8月出口累計年增6.9%。部分工廠已將出口轉向東南亞、非洲與拉美市場,以抵銷美中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
大陸就業壓力不容忽視,1至8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5.2%,8月升至5.3%,創半年高點,家庭財富因房市低迷縮水,就業與收入信心受挫,消費能力受壓。
經濟諮詢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黃子春表示,財政支持力度與去產能過剩的政策均減弱,「即便接下來有額外政策提升數據,恐怕很難扭轉目前局面」。
大陸國家統計局坦言,目前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經濟運行面臨不少風險挑戰,接下來仍要落實各項宏觀政策,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深化改革開放創新,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大陸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上周則強調,北京將「充分利用財政和貨幣政策」,加快落實工具組合,確保年度成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