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傳毅/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
多家媒體轉述中方海軍發言人冷國偉宣示,中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近日由052C驅逐艦濟南艦(舷號152)與現代級驅逐艦杭州艦(136)伴護通過台灣海峽,前往南海執行科學研究試驗與訓練任務。
從遼寧艦航母服役開始,台灣方面就應該自覺,海峽防禦已經沒國軍什麼事兒了;航母作戰範圍早就把台海變成了內海,除了靜待「審判日」的到來,還能怎麼辦呢?
三航母作戰效率如何?
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電磁彈射技術的國家。值得關注的是,福建艦航母採用常規動力,但其電力卻足以供電磁彈射使用,這種獨特組合全球首例,大大提升艦載機的出動效率,據估每日可達270到300架次。福特號航母設計每日起降次數為350次,但這僅為理論數字,實際表現極差(每日24架次左右)。
航母作戰效率最直觀的指標就是艦載機起降效率。遼寧艦和山東艦航母起降效率如何?這兩艘航母看似嬴弱,遠不如美軍尼米茲航母,但在技術上有許多補救措施。
例如部署大陸本土戰機、彈道飛彈、各種無人載台等火力支援、電戰船實施電磁干擾與制壓等等,只要在家門口的戰鬥,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支援;而美軍客場作戰,兵力分散有餘、集中困難,極易被解放軍分割圍殲。只要在作戰體系之內,再落後的武器也能得到強而有力的支援。
遼寧艦剛剛服役的時候,少不了美西方國家的訕笑與輕視,儘管遼寧艦是艘訓練艦,但她也可以是一艘作戰艦。以遼寧艦的姐妹艦山東艦為例,該艦於2023年3月在南海訓練,連續40天左右沒有靠港。
最值得關注的是,山東號起降艦載機的頻率,比起美軍最先進的福特艦不遑多讓。根據大陸媒體報導,在17天當中,山東艦共出動了610多架次,平均每天出動36架次。
而2022年福特級航母的首次作戰部署中,52天內出動了1250架次,平均每天僅出動24架次,出動效率還不如山東艦。如此超凡戰力的因素,是山東號官兵的作戰意志很強烈,能把戰力發揮到極致。
難道福特號不能以現有的艦載機演練在單位時間內最大的起降次數?我們相信,福特艦的數字絕對優於山東艦。為何不如此做?最大因素可能是福特號官兵戰鬥意志不夠強烈,以至於無法在競爭環境中發揮最大戰力,若在真實戰場,戰鬥意志可能就是勝敗的主宰因素了。
三航母如何運作?
三航母運作將採輪換制度:執勤、訓練、維修。執勤期間主要在在台海、南海、西太平洋等關鍵海域執行戰備巡邏、威懾、演習等任務;訓練期間在基地或近海進行訓練、休整、補給,保持較高戰備等級,能隨時前出接替或增援;維修期間則進行定期檢修、系統升級、現代化改裝等。
這套運作模式類似美海軍制度,只不過美軍航母年歲已大,處於訓練與維修期太長,影響戰備極大,例如尼米茲級與福特級航母大修一次需時4年,山東號僅6個月,遼寧號最長花了10個月大修。
主要是中國航母相對年輕,而且造船與維修能力強,所需維修時間較短,能夠保證確保中國海軍在任何時候都至少有一艘航母處於可部署狀態,例如福建艦可前出西太平洋,而山東艦和遼寧艦可分別關注台海和南海方向。
中國三航母與美國航母的不同
在核動力航母服役之前,中國這三艘常規動力航母與美國航母存在極大的不同。三航母主要側重西太平洋地區作戰,依託本土補給優勢,維護週期可能較短;而美國航母可向全球投送力量、向前抵近威懾,理論上有無限續航優勢。形成這種差異原因,是兩軍航母裝備不同。
在動力系統方面,中國三航母採常規動力,而美國航母是核動力。若僅看福建艦(不計滑躍起飛的遼寧艦和山東艦),其電磁彈射系統採中壓直流技術,穩定性較高,能彈射全系列艦載機。美國福特號電磁彈射系統則採中壓交流系統,技術故障率較高、最大彈射重量受限。
福建艦最強的是電子系統,其配備綜合射頻系統,包括32面相控陣雷達(涵蓋S/X/UHF等多波段),態勢感知能力強,而福特號僅配備AN/SPY-6(V)雙波段雷達。若計入電磁系統較差的遼寧艦與山東艦,可透過編隊055驅逐艦補足。
三航母編隊配屬的055型驅逐艦配備了S/X/UHF等多波段雷達、天鏈衛星數據中繼系統等高科技裝備,完全可以彌補遼寧艦與山東艦電磁作戰能力之不足。此外,055搭載了鷹擊-17/20/21等高超音速反艦飛彈(射程超過1000公里),形成防區外打擊能力。
由於中國航母動力系統不足,注定這三航母只能在近海活動,而且大量需要部署在大陸本土的火力支援。最致命的,大概就是每次出海時間大約就是1個月,若無後續火力,就只能是近海活動炮台。
這就是為什麼九三大閱兵出現了長劍-2000飛彈、鷹擊(海基)與之對標的東風(陸基)系列(15/17/19/20/21)等飛彈,火力覆蓋關島絕無問題。這是自從中美航母兩次對峙之後的現狀。是的,您沒看錯,中美兩軍航母早就對峙過了,而且不止一次。
2022年對峙事件
2022年5月,遼寧艦航母編隊在西太平洋執行遠海訓練任務時,與美國海軍林肯號(CVN-72)和雷根號(CVN-76)航母編隊相遇,展開了海空對峙與電子對抗。
遼寧艦航母編隊包括南昌艦(055級首艦,舷號101)、052D型驅逐艦(西寧艦、烏魯木齊艦、成都艦)以及綜合補給艦呼倫湖艦(水下兵力不詳)。林肯號和雷根號航母打擊群從南北兩個方向,對遼寧艦編隊進行夾擊,並頻繁派出艦載機進行抵近偵察。
在此次對峙中,電子戰較量是主要焦點。南昌艦346A型主動相控陣雷達和電戰系統,對美軍編隊實施電子干擾和壓制,而且擋住了美軍EA-18G電戰機的電磁攻擊。346A型雷達不僅是部雷達而已,只要集中波束,還可以當作微波(電磁脈衝)武器,使其在部分頻段的對抗中可能佔據優勢。
除了電磁對抗,還有空中對抗。美軍F/A-18E/F多次試圖抵近遼寧艦編隊,遼寧艦多次彈射殲-15起飛進行攔截和驅離。最後,美軍航母編隊選擇後撤。此次事件之後,美國海軍第136電子攻擊中隊指揮官被解職。
這是中美航母首次正式對峙,雙方都展現極大的克制,特別在空中對峙方面。南昌艦強大的電戰能力應記大功,其次是後方飛彈部隊、轟-6、無人機的支援,據說連「地效船」彩虹-T1也出動了,成就了遼寧艦以一敵二首次遠海作戰的成果。若要問誰贏誰輸,率先撤退的一方就是輸家。
2025年對峙事件
2025年5月底,遼寧艦和山東艦航母編隊與美國海軍尼米茲號和華盛頓號航母編隊在南海及西太平洋海域發生高強度對峙。遼寧艦與山東艦編隊主要包括055型驅逐艦、052D驅逐艦、054A護衛艦、901型補給艦等。
此次對峙中,電子戰仍然是重點。055型驅逐艦的綜合射頻系統和電子戰設備,壓制美軍雷達和通信。美軍EA-18G電戰機也執行電磁反壓制,但其具體表現不明。期間,日本F-15J戰機和P-3C反潛機試圖抵近遼寧艦編隊,殲-15D升空應對,日機航電系統出現故障,通信鏈路受到干擾,最終撤離。
當然,中方2個航母編隊都得到了東風-21D、東風-26飛彈、衛星(例如吉林1號)、無人偵察機、南海島礁的岸基雷達和反艦飛彈等等的支援。
此次對峙大約持續了7天,結果:美軍華盛頓號航母在出海10天後,於6月4日返回日本橫須賀基地。尼米茲號動向不明,應該前往中東地區。中國航母則繼續原定任務。還是那句老話,誰先跑,誰就輸。
結論
中國三航母服役對於川普政府絕非好事,特別是兩軍航母兩次對峙,美軍航母後撤,等於助長孤立主義的苗芽。若想像從前一樣,抵近偵察或威懾解放軍,恐怕做不到了。
雖然今年9月6日有加拿大與澳大利亞軍艦穿越台海,但兩艦均全程開啟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定點定時向中方報告船位、航向、航速,等於舉著白旗無害通過。問題是,美艦怎麼不來?作為軍艦執行任務,有種就不要開啟AIS。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