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達跨境暗殺哈瑪斯領導人 CNN揭以色列籌劃數月行動內幕

以色列史無前例向卡達首都多哈一棟住宅大樓發動「精確打擊」。圖/翻攝自CBS Mornings YouTube頻道
以色列史無前例向卡達首都多哈一棟住宅大樓發動「精確打擊」。圖/翻攝自CBS Mornings YouTube頻道

在一場足以改變中東格局的行動中,以色列十多架戰機飛抵卡達首都多哈上空,對一棟住宅大樓發動「精確打擊」,目標直指哈瑪斯最高層領導人。這次襲擊讓美國在中東的公信力面臨考驗,不僅卡達與周邊國家憤怒,華府也感到錯愕,而以色列則毫無歉意。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談以色列、卡達與美國十多名官員與消息人士,拼湊出這場歷時數月籌劃的祕密行動內幕。

卡達總理穆罕默德(Sheikh Mohammed bin Abdulrahman bin Jassim Al-Thani)8日晚間與哈瑪斯首席談判代表哈亞(Khalil Al-Hayya)在卡達會晤,這場會晤瀰漫著一股緊張氣氛。兩人過去曾多次會面,往往徒勞無功。但這一次不同。美國剛提出一項新的停火方案,有望結束加薩長達近兩年的戰爭。穆罕默德正施壓哈亞接受這份提議。

據知情人士透露,會談在晚上9時30分前結束,但真正的工作才剛開始。哈亞離開後,卡達談判代表立即致電以色列對口,更新停火進展。

川普的最後通牒

與過去多數由卡達與埃及提出的方案不同,這兩國是能同時與美國、以色列、哈瑪斯對話的關鍵調停者,這次的停火方案直接來自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卡達談判代表上周在巴黎會見美國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而川普急於見到成果。

川普7日對哈瑪斯下了「最後通牒」,要求哈瑪斯接受方案。他甚至聲稱以色列已同意,但以色列官員當時僅表示「正認真考慮」。於是,推動方案成為卡達的任務。這通卡達與以色列之間的電話一直持續到凌晨5時。哈瑪斯承諾12小時後給卡達回覆。

然而以色列似乎另有圖謀。在期限到來之前,以色列飛彈轟擊多哈一棟住宅大樓,據以色列情報顯示,哈瑪斯高層當時聚集於此。CNN採訪了以色列、卡達與美國十多名官員與消息人士,拼湊出這場行動的關鍵時序。

以色列的秘密籌劃

兩個多月來,以色列一直在策劃這場大膽且挑釁的軍事行動:在多哈鎖定哈瑪斯高層。這座城市既是人質交換與停火談判的重要樞紐,也是以色列高官經常造訪之地。

2023年10月7日襲擊後不久,以色列就表明將追殺哈瑪斯在加薩與海外的領導層。國界無法保護該組織。先前的斬首行動都發生在敵對國家,例如伊朗境內的哈尼亞(Ismail Haniyeh)與黎巴嫩境內的阿魯里(Saleh al-Arouri)陸續遇襲身亡。但在卡達動手,等同攻擊一個在停火談判中扮演關鍵角色、且駐有龐大美軍基地的主權國家。卡達同時也是哈瑪斯高層的庇護地,包括多年居住於多哈的哈亞。

此舉在以色列內部引發爭議。以軍總參謀長扎米爾(Eyal Zamir)與摩薩德局長巴爾尼亞(David Barnea)質疑時機,因為此刻停火談判正進行。但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極右盟友壓力下,8日批准行動持續。

據以色列官員表示,以色列國家安全局(Shin Bet)掌握情報,指稱哈瑪斯高層正在多哈討論美方提出的停火方案。以色列將主要狙殺目標鎖定哈亞,並延遲一天確認身分。最終的批准在行動數小時前才下達。

9日下午,十多架以色列戰機起飛,執行對卡達的首次空襲。據推測,機型可能包括F-35I、F-15與F-16。問題在於,美軍在多哈郊外的烏代德空軍基地(Al-Udeid Air Base)駐有龐大兵力,任何未經識別的飛機都可能被視為潛在威脅。以色列必須通知美國,但不能太早,以免川普政府告知卡達,再轉告哈瑪斯。

最終,在行動進行時,美方才透過一條迂迴管道接獲通知: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肯恩(Dan Caine)告訴川普,川普再轉告特使威特科夫,由他通知卡達。當卡達接到電話時,轟炸已發生10分鐘。當天下午3點46分,十餘枚彈藥擊中多哈市中心一棟住宅大樓。以軍稱之為「精確打擊」。

事件的質疑與餘波

以色列立即扛起全部責任,聲稱這是「完全獨立的以色列行動」,這番說法是應美國要求,用來切割美方與行動的關聯。卡達總理怒稱這是「國家恐怖主義」。他在CNN專訪中表示,納坦雅胡自戰爭爆發以來,系統性地破壞任何穩定與和平的可能。

川普則表示,他對襲擊「各方面都非常不滿」。白宮發言人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批評行動「無助於推進美以目標」,但並未譴責跨境鎖定哈瑪斯領導人的攻擊行動。

以色列宣稱,這場襲擊將使戰爭更快結束,如同先前在加薩擊殺哈瑪斯領導人辛瓦爾兄弟(Yahya &Mohammed Sinwar)後的說法。距離戰爭滿兩年僅剩不到一個月,衝突卻仍未平息。

更糟的是,哈瑪斯9日晚間宣稱,以色列未能刺殺哈亞與談判代表,只造成五名中層成員與一名卡達保安死亡。翌日清晨,以色列內部已出現質疑聲音,數小時內轉為悲觀。這場襲擊並不像宣稱的那麼「精確」。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