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周三(10日),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發表強硬談話,將前一天以色列對卡達首都杜哈的空襲行動比作美國在「911事件」後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及擊斃賓拉登(Osama bin Laden)的行動。
納坦雅胡強調,以色列將不惜一切追捕哈瑪斯領導人,並警告卡達及其他國家必須驅逐或將哈瑪斯成員繩之以法,「否則我們將親自代勞」。此番言論引發國際譴責,進一步加劇中東緊張局勢。
綜合《半島電視》(Al Jazeera)與《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納納坦雅胡在耶路撒冷總理府記者會上表示,此次空襲是對哈瑪斯政治領導人的精準打擊,回應周一(8日)耶路撒冷發生的槍擊案(造成6名以色列人死亡)及加薩4名士兵陣亡。
納坦雅胡將行動與美國反恐歷史相提並論:「美國在911事件後有何行動?它承諾要追捕犯下這樁滔天罪行的恐怖分子,無論他們藏身何處。兩周後,美國更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聲明各國政府不得為恐怖分子提供庇護。我們所做的,正是當年美國在阿富汗追捕基地組織恐怖分子時所採取的行動,也是他們在巴基斯坦擊斃賓拉登時所採取的行動」。
納坦雅胡批評那些曾為美國擊斃賓拉登喝采的國家,如今卻譴責以色列「理應感到羞愧」。他強調:「我對卡達及所有庇護恐怖分子的國家說:你們要就驅逐他們,不然就把他們繩之以法。因為如果不這麼做,我們會親自出手」。
I say to Qatar and all nations who harbor terrorists, you either expel them or you bring them to justice. Because if you don’t, we will pic.twitter.com/nlYa7r1OPi
— Benjamin Netanyahu - בנימין נתניהו (@netanyahu) September 10, 2025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表示,這起攻擊是「完全獨立操作」,納坦雅胡親自下令,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負責執行。納坦雅胡還透露,以色列情報首長巴尼亞(David Barnea)曾建議延後行動一周,以待哈瑪斯回應美國停火提案,但納坦雅胡堅持:「機會稍縱即逝,我們不能錯過」。
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Isaac Herzog)在倫敦會見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後,也為這起行動辯護:「有時必須移除不願談判的障礙」。以色列大使強調,若哈瑪斯領導人倖存,下次行動將確保成功。
以色列國防軍表示,此舉旨在削弱哈瑪斯談判能力,迫使其接受美國提案:48小時內釋放48名人質(約20人存活),交換巴勒斯坦囚犯及60天停火,進而談判永久停戰。
卡達總理阿勒薩尼(Sheikh Mohammed bin Abdulrahman Al Thani)譴責空襲為「國家恐怖主義」,指納坦雅胡「扼殺了釋放加薩人質的任何希望」,並稱此為對卡達主權的公然侵犯。卡達外交部強調,哈瑪斯杜哈辦公室是基於美國及以色列要求設立的調解框架,談判全程透明、有美以代表在場。
卡達計劃下周召開阿拉伯-伊斯蘭峰會討論事件,並組成法律團隊評估追究以色列國際法責任。哈瑪斯承認5名低階成員死亡,但堅稱高層倖存,並指責以色列蓄意破壞和平。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對以色列行動表達強烈不滿,《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指出,川普與納坦雅胡在攻擊後的通話十分激烈,斥責以色列事後才通知美軍,而非事先協調;第二次通話雖緩和,但川普對納坦雅胡單方面行動日益沮喪,認為此舉令其陷入困境。
白宮向卡達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並強調行動「不推進以色列或美國利益」。歐盟及德國外長譴責空襲違反《聯合國憲章》,可能加劇衝突。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率先反制,禁止以色列企業參加11月杜拜航展。聯合國安理會將討論這起事件。
加薩戰爭源於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突襲以色列,綁架251人、殺害約1200名平民。以色列報復已造成逾647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加薩衛生部數據,半數為婦孺)。空襲同時,加薩城面臨以色列進攻,數千巴勒斯坦人逃離,聯合國估計100萬人受困,許多家庭無力遷移,南部地區資源匱乏,多人露宿街頭。目前停火談判破裂,人質家屬表達「深切憂慮」,稱機會渺茫。
納坦雅胡堅稱空襲「可能開啟戰爭結束之門」,以色列堅持戰至哈瑪斯解除武裝。國際媒體警告,納坦雅胡的強硬立場恐加速地區衝突,迫使國際社會尋求新途徑化解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