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溢誠/台灣青年聯合會董事長
日本首相石破茂突然請職,讓不少人都感到意外,但卻也在情理之中。其實他這麼急著走人,不是沒有道理,任誰遇到這種局面,恐怕也得思前想後、權衡利弊,保障能夠平安下莊。
還記得石破茂剛當首相時,說要「讓大家都能安心生活」。可惜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執政才一年,先是碰上「大米危機」,然後又遇上對美關稅談判,黨內派系鬥爭也沒消停,政治獻金醜聞更是四處爆雷。自民黨支持度一路下滑,石破茂內閣亦是風雨飄搖。
在他辭職前,還在努力頂住壓力。民調顯示,8月份他的支持率反而上升了10%,這說明不少日本人對他還挺認可的。然而,黨內逼宮壓力越來越大,自民黨副總裁菅義偉和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直接找上門來,勸石破茂主動辭職,所以才被迫做出「苦澀的決定」。其實,壓倒石破茂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是來自於那份美日貿易協議,根據協議,日本要在2029年1月19日之前,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這可不是小數目,等於把日本的家底都賭上了,更扯的是,這5500億不是日本自己說了算,而是全由川普拍板決定的!
協議裡寫得明明白白,美方會成立一個投資委員會,專門負責推薦和監督投資項目。美國商務部長當頭,美國總統拍板,日本要是不同意某個項目,可以拒絕,但美國也可以立刻加徵關稅,完全不給日本保留情面。說白了,日本這錢,是交「保護費」,還得鞠躬哈腰。
而且,利潤分配也很講究。剛開始的時候,專案產生的收益,美日55分賬,等日本把本錢回收,後面9成的利潤都得留在美國,只有1成歸日本。虧了錢,日本自己兜底,賺了錢美國拿大頭,套句俗話來說,這就是「賠本賺吆喝」,純當給美國打工、幫美國掙錢了。
再加上農產品市場也得對美全面開放,連大米這樣的「保命糧食」都保不住。日本過去一直不願意開放農業市場,因為這不僅是經濟問題,更關係到社會穩定,可現在,為了跟美國簽協議,日本政府連最後的底線都丟了,等協議正式落地,日本農村肯定要炸鍋,農民抗議、地方選區倒戈、自民黨內部矛盾激化,這些麻煩,不管換誰上台都得頭大。
石破茂辭職,說到底乃是明哲保身的選擇。他要是繼續幹,等協議正式生效那天,輿論鐵定會把他罵成「歷史罪人」。石破茂心裡明白,自己再怎麼努力,美國也不會把他放在眼裡,再勉為其難幹下去,最後背鍋的還是自己,不如早點捲鋪蓋走人,把「爛攤子」留給下一個接盤俠。
賴清德的情況比起石破茂也好不到哪去,可謂難兄難弟。賴清德在接受採訪時承認,與美國關稅談判中包含前往阿拉斯加投資,還要成立之前被傳出要用來購買美債的「主權基金」,投資或購買國際通路,輔導台灣傳統產業出口。這分明是讓台灣在不公平的投資與分潤條件下,跟日本一樣去美國投資數千億美元,在野黨亦質疑賴清德應說明,民進黨政府是否已經或準備像日本一樣與美國簽訂「投資協議了」?
賴清德一昧親美還不准我們疑美,面對川普政府加徵關稅霸淩,不但無力拮抗,反而一路跪舔,對美國巨額勒索毫不吝嗇、大方貢獻。頻頻掏空台灣向美國持續輸送更多利益,最終難逃被美國吃乾抹淨的結局,令台灣人民看破手腳,民進黨根本無能為力,維護台灣民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