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保後首出庭 柯文哲對涉案都委會委員喊:歹勢、辛苦了

圖為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中)9日一早搭車抵達台北地方法院,這也是柯文哲交保後首度出庭。圖/中央社
圖為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中)9日一早搭車抵達台北地方法院,這也是柯文哲交保後首度出庭。圖/中央社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案,8日交保停押,台北地方法院今(9)日傳喚時任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的文化大學教授徐國城作證,但檢、辯雙方解讀不同。徐國城捲入此案後曾表示,「打死我也不要再當委員」,柯文哲則在法庭中對徐國城以台語說:「歹勢,辛苦了。」

合議庭今天調查重點在於都委會審議陳情案究竟有無公務員涉嫌圖利。徐國城是台北市政府前都委會委員,京華城陳情案專案會議一度討論容積獎勵適法性,徐國城曾作成有利於京華城公司的意見,因此,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聲請傳喚徐國城作證,徐國城屬於被告方的「友性證人」。

徐國城今天作證,他在都委會發言指出,從都市計畫的學理上看,原京華城的12萬284平方公尺樓地板面積,是一次性的使用,拆除重建後不一定會保留,實務上也沒其他做法,當下的情況是,業主京華城並未受損害,卻要求市政府「補償、補救」重建後的樓地板損失,這並不合理,因此都委會決議不予補救,若要爭取容積獎勵,則應提出具適法性、公益性、對價性方案,京華城不能沒做任何努力就取得容獎。

徐國城表示,案件通常是由主席(副市長彭振聲)問委員對結論有沒有意見,沒有意見就通過,「某種程度上是主席決定」,主席代表市府立場,委員在會議中於各自的專長領域闡述意見,最終由主席逕自結論,決定要繼續討論下去還是通過、不通過,其他委員也沒辦法,通常也不會再有意見。

徐國城續指,適法性不應由都委會決定,而是應由都發局判斷,都委會的會議資料無從判斷適法性,委員基於相信都發局認定符合適法性的前提下,討論案件實體;在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上,法務局曾出具適法性的法律意見,但徐國城認為該意見模棱兩可、含糊不清。另都發局代表張立立曾提出有市民大道2案例先例,認為適法性沒問題。

徐國城說,第二次專案小針對京華城案的公益性、對價性進行研議,會中因業主提出增加公共空間及同意整修道路等條件,同意將本案送都委會討論,2021年9月8日都委會召開783次會議,決議增加容積率20%為限。

公訴檢察官廖彥鈞表示,徐國城今天證述與偵查中的證述相同,京華城案關係人鼎越開發公司董事林青確實曾試圖聯繫徐國城想關說,且徐國城作證審議案子時,也有感受壓力。另都發局專門委員張立立稱陳情案有先例可援引,不過,張立立指的2個案子是都更地區的案子,與京華城案的本質不同,而且京華城案送案流程確實比其他案件快。

柯文哲的律師鄭深元認為,依徐國城的證詞,可證明京華城案在專案小組、都委會審議時,相關適法性均無問題;都委會783次會議由前副市長彭振聲主持,雖然是彭振聲作出裁示,不過,徐國城在檢方作證時對自己的職責有誤會,將責任推給彭振聲,偵查中的證詞不可採。

柯文哲今天是首次不必上銬出庭,柯文哲表示,他對徐國城講的一句話感觸很深,徐國城說「打死他也不要再當都委會委員了」,他要對徐國城說:「歹勢,辛苦了,辛苦你了!」即未再發言。今天的庭審中午12時許結束,柯文哲不再「押返」退庭,從容從北院側門離開,接受不少「小草」夾道鼓勵,喊話「柯文哲,清清白白」。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