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高法院將審理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對等關稅」是否越權,上訴法院先前已裁定相關措施缺乏國會授權。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7日表示,若最高法院維持原裁決,政府恐須退還約一半已徵收的關稅,對財政部而言將是一場災難。他強調,雖仍有其他法律途徑可徵收關稅,但這將削弱川普的談判地位,並重申對最高法院勝訴抱持信心。
綜合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貝森特在NBC節目《會晤新聞界》(Meet the Press)中說:「我們將不得不退還大約一半的關稅,對財政部來說會是場災難。」他補充道:「如果法院這麼裁定,我們就得照辦。」
不過,他強調還有「許多其他途徑」可以繼續課徵關稅,但那將「削弱川普總統的談判地位」,並未進一步說明細節。
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任哈塞特(Kevin Hassett)則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 News)《面對全國》(Face the Nation)表示,即便最高法院不支持川普政府,仍有「其他法律依據」可用來實施關稅,例如曾用於鋼鋁關稅的「232條款」(Section 232)調查。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8月29日裁定,川普所謂的「對等關稅」屬於超越總統權限,並指出《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IEEPA)並未授權川普在今年稍早動用該法祭出緊急關稅。法院在多數意見中寫道:「我們未見IEEPA對於此類大規模的對等關稅與貿易關稅有明確的國會授權。」
川普政府新一輪「對等關稅」自8月初生效,但法院已將裁決的實施延後至10月14日,因此關稅措施仍暫時有效。這項裁定使川普政府能否持續推進貿易談判蒙上陰影。川普政府已於3日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警告若失去關稅工具,美國恐淪為「貧窮國家」。
貝森特7日重申,他「有信心」川普政府能在最高法院勝訴。
然而,川普的經濟政策影響正逐漸浮現。美國勞工統計局最新8月就業報告顯示,當月新增就業僅約2.2萬人,失業率升至4.3%,創近四年新高。經濟學者布魯蘇埃拉斯(Joe Brusuelas)指出,受打擊最嚴重的是製造及相關產業,關稅政策及其反覆無常的實施方式,對就業造成「不可否認」的衝擊,自5月以來製造及相關產業已連四個月萎縮。
貝森特則說:「我們不可能說有就有,工廠不會憑空出現。」但他強調,隨著「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的通過,「我們將會看到更多建築業與製造業的工作機會。」
川普政府一直聲稱關稅額外成本應由美國企業「自行吸收」,否認關稅是對消費者的稅。但耐吉(Nike)、孩之寶(Hasbro)、沃爾瑪(Walmart)等企業則警告,關稅將導致物價上漲。
根據財政部的月度報告,美國7月共徵收約280億美元關稅;今年4月則徵收168億美元。美國國土安全部則在6月表示,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自川普關稅政策以來,已徵得815億美元關稅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