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鈞專欄】鴕鳥式的反詐思維 無辜民眾帳戶慘遭凍結

反詐騙人人有責,永慶房產集團與地政司、警政署、政大共推預防房產詐騙。圖/永慶房產集團提供
反詐騙人人有責,永慶房產集團與地政司、警政署、政大共推預防房產詐騙。圖/永慶房產集團提供

張凱鈞/社團法人文明人權服務協會理事長

近期不少民眾向銀行投訴,明明只是正常的資金往來,卻被銀行系統判定為異常,個人帳戶功能遭凍結,提款、轉帳一律卡關。像是資金剛匯入就提領,或帳戶半年未動卻餘額不高,一旦再度啟用,就可能被列為「警示戶」甚至「靜止戶」,ATM與其他自動化交易功能全面鎖死,非得親自到分行說明、提供文件,才能恢復使用。

銀行主管也坦言,這並非單純出於銀行本身意願,而是因為金管會提升打擊詐騙的力度,要求各家銀行對「警示戶」控管加嚴,假設不配合打擊詐騙政策辦理,銀行甚至會被列黑名單、影響評等。於是金融業只好「料敵從嚴」,連帶讓許多正當需求的客戶無端受累。

賴政府這一連串的防詐措施,表面上是為了打詐,但實際上卻造成民眾生活的不便。還有更誇張的就是,部分薪轉帳戶只要三十、四十天沒有薪資入帳,也會被銀行直接凍結交易功能。結果就是打詐政策沒有真正打擊詐騙集團,卻讓奉公守法的台灣民眾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這正是賴政府在施政上的真切核心問題,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就先處理提出問題的人。賴政府就把大家的帳戶鎖一鎖,不能轉帳就不會有詐騙,年度詐騙案件和金額的統計數字就會降低了,就假裝天下太平。這種施政作為,不僅沒有降低詐騙的風險,反而讓民眾對政府產生更多不信任感。

真正要防止詐騙,關鍵在於源頭查緝與跨部門合作,例如強化金流監控與警方偵查能量、加速國際合作斷絕詐騙金源、嚴懲人頭帳戶買賣集團。若只是拿「凍結帳戶」來當作績效數字,則不過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既不能阻止詐騙,還會擾民,長遠來看甚至可能讓金融體系失去民眾的信任。請賴政府不要再鴕鳥心態,只有真正從根本做起,徹底根除詐騙集團,台灣人才能擺脫隨時可能被詐騙的陰影。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