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照片顯示 以色列核子計畫相關地點正在加緊施工

最新衛星照片顯示,以色列正加速建設一處核設施。圖/取自Hung《推特》
最新衛星照片顯示,以色列正加速建設一處核設施。圖/取自Hung《推特》

根據專家分析的最新衛星照片,以色列位於迪莫納(Dimona)附近的西蒙·佩雷斯內蓋夫核研究中心(Shimon Peres Negev Nuclear Research Center)正在加速建設一座大型新設施,該設施被認為與以色列長期被懷疑的核武計劃密切相關。

此舉可能進一步加劇國際社會對以色列作為中東唯一核武國的質疑,尤其是在以色列與美國於今年(2025年)6月轟炸伊朗核設施後,引發對中東核軍備競賽的擔憂。

美聯社報導,衛星照片顯示,位於耶路撒冷以南約90公里的迪莫納研究中心自2021年開始挖掘作業,當時僅見到一個長150公尺、寬60公尺的巨型坑洞。衛星影像公司「行星實驗室」(Planet Labs PBC)7月5日拍攝的照片顯示,施工進度顯著加快,現場已出現厚重的混凝土擋土牆,並似乎包含多層地下結構,起重機在場內作業。

7位專家一致認為,新設施與核武計劃有關,但對於具體用途存在分歧。其中3位專家認為,鑑於建築規模與多層結構,該設施最有可能是新的重水反應爐(heavy water reactor),用於生產製造核武所需的鈽(Plutonium)或其他關鍵材料。另外4位專家則指出,雖然不排除重水反應爐的可能性,但也可能是一個用於組裝核武的新設施,惟目前施工階段尚早,難以確切判斷。

詹姆斯·馬丁防擴散研究中心(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專家路易斯(Jeffrey Lewis)表示:「根據地點、規模及迪莫納的歷史,這很可能是一座反應爐,儘管證據是間接的」。麻省劍橋關注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核子專家萊曼(Edwin Lyman)則指出,該設施可能是一個無需傳統圓頂結構的箱型反應爐,但由於以色列對核計劃的高度保密,難以確認具體用途。

以色列從未公開承認或否認擁有核武,其「核模糊」政策被認為是對敵國的威懾策略。迪莫納的重水反應爐於1960年代啟用,遠超同時代反應爐的運行壽命,可能需要替換或翻新。專家推測,新設施可能旨在生產鈽或氚(tritium),後者是增強核彈爆炸威力的關鍵材料,每年衰減約5%。

華盛頓武器控制協會(Arms Control Association)執行主任金博爾(Daryl G. Kimball)表示,若為重水反應爐,顯示以色列意圖維持或擴大其核武庫,估計目前擁有約90枚核彈頭。

由於以色列未加入《核不擴散條約》(NPT),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無權檢查迪莫納設施,僅能監督其索雷克(Soreq)研究反應爐。IAEA重申,以色列無義務公開其他核設施資訊。以色列政府及白宮對此報導未予回應。

以色列當地媒體對此保持低調,《耶路撒冷郵報》(Jerusalem Post)僅簡單報導施工活動,未深入討論核武猜測,顯示官方對敏感話題的嚴格管控。《哈雷茲報》(Haaretz)引述匿名分析人士稱,建設可能與更新老舊設施有關,但未排除軍事用途。

法國《世界報》(Le Monde)指出,以色列的核武計劃可能加劇中東緊張局勢,尤其在轟炸伊朗核設施後。伊朗外交部則譴責以色列「雙重標準」,要求國際社會對迪莫納進行檢查,並警告此建設可能引發新一輪核軍備競賽。

迪莫納核研究中心自1950年代末開始建設,當時以色列在建國後面臨多場與阿拉伯鄰國的戰爭。1980年代,一名吹哨者曝光該設施內部細節,證實以色列已生產數十枚核彈頭。此番擴建不僅可能影響中東地緣政治,也讓國際社會重新審視以色列的核模糊政策及其對地區穩定的影響。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