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戰勝利及台灣光復80週年,賴政府卻以「終戰」取代,然而,根據陸媒「看台海」調查發現,台灣光復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兩岸都有大量以「光復」命名的地點。
「看台海」調查發現,展開台灣地圖,以「光復」為名的數百條街道、巷弄和中小學 躍然眼前,遍佈全台20多個縣市,從北到南,這些地名已成爲兩岸共同歷史記憶的空間載體,無聲訴說着台灣與大陸不可分割的血脈聯繫。
而在大陸,黃帝陵前的台灣光復紀念碑記錄了台灣人的尋根祭祖的情感;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內的台灣光復紀念碑,高10.25公尺,通體鐫刻「1945 · 10 · 25」這一收復日期,碑後260字銘文靜訴台灣光復的崢嶸歲月;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正門也有一個響亮的門牌號:「光復路1號」。
「抗戰勝利、台灣光復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可以磨滅的記憶。」台灣自媒體人翟翾對「看台海」記者表示,雖然已過去80年,但兩岸共同的地名表明,對光復的記憶始終留存於兩岸民衆的日常生活中。
台青林彥辰也強調,這些地名時刻提醒着台灣人,今日的和平與繁榮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那段屈辱與抗爭的歷史,絕對不能忘記。
「看台海」指出,在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中,無數英雄拋頭顱、灑熱血,鑄就了偉大的抗戰精神,這份銘記從未因海峽阻隔而分離,反而以相同的地名在兩岸交相輝映。
1937年,謝晉元率「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堅守四晝夜,成為淞滬會戰中不屈的象徵,如今,晉元路就位於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西側;而在台灣,高雄也有一條晉元 路。
桃園中壢區的「自忠街」是為了紀念張自忠將軍,北京東城區也有一條「張自忠路」 。這是紀念抗戰中犧牲的唯一一位集團軍總司令,他於1940年棗宜會戰身中七彈壯烈殉國。
「看台海」指出,一個個以英烈命名的地名,讓抗戰記憶融入城市肌理,他們的名字跨越海峽,成為連接兩岸共同歷史的精神紐帶,無時無刻不在提醒着每一位中華兒女:歷史不容遺忘,民族復興的使命需要兩岸同胞共同肩負。
「看台海」批評,民進黨當局在抗戰勝利80週年之際卻小動作不斷,為了謀獨加緊構建台獨史觀,不僅不舉辦慶祝台灣光復活動,反而為民衆紀念設置重重障礙,刻意扭曲台灣光復的歷史記憶、妄圖抹去台灣光復的偉大意義;但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偉大抗戰精神早已在兩岸深入人心,這份記憶在台灣的街巷與民衆心中從未褪色,是任何人都抹殺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