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閱兵】震撼登場!趙春山:習近平釋放軍力訊號 掌控地緣政治棋局

大陸問題專家趙春山說,九三閱兵受國際重視外,更要關注其內政及外交意義。圖為中共軍委主席習近平去年底前往澳門時,視察駐澳門部隊。圖/取自新華社
大陸問題專家趙春山說,九三閱兵受國際重視外,更要關注其內政及外交意義。圖為中共軍委主席習近平去年底前往澳門時,視察駐澳門部隊。圖/取自新華社

明天(3日)上午,中共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大會。這項活動可說「未演先轟動」,不僅中共官方會前大肆宣揚,國際社會也對閱兵高度重視。對此,中共問題專家趙春山表示,北京藉展示軍力表明掌控地緣政治的棋局。

淡江大學戰略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在《美麗島電子報》撰文指出,閱兵當然是這次盛會的重頭戲,目的是「秀肌肉」。依照中共「三個一百年」的發展藍圖,2021年是「建黨一百年」,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49年是「建國一百年」,目標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027年是「建軍一百年」,目標是要「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

趙春山說,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強調,「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他執政後高度重視國防和軍隊建設。中共官方會前介紹,共軍新一代武器將在閱兵典禮中亮相,強調「首次亮相的新型裝備占比很大」,包括高超聲速、防空反導、戰略導彈等先進裝備,而且都是從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中遴選。

大國重器如東風-41,已出現在閱兵的綜合演練項目中,也是外界及軍事迷觀看的焦點之一。圖/取自搜狐

大國重器如東風-41,已出現在閱兵的綜合演練項目中,也是外界及軍事迷觀看的焦點之一。圖/取自搜狐

西方特別關注中共的軍事現代化建設。趙春山表示,根據《路透》在閱兵前夕所做報導,美國國防部在其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中指出,中共核力量「快速擴張與多樣化」,著力發展中長程至洲際打擊能力、包括高超音速方向的突進,預計2030年將超過1000枚作戰部署核彈頭。

因此,《BBC News 中文》把「核武裝備與智慧戰爭」視為這次中共閱兵的一個重要「看點」。除了陸、海、空與火箭軍等四大軍種外,解放軍的四大新戰略兵種,包括軍事航太、網路空間、資訊支援以及聯勤保障部隊,也都會首次集中亮相。

應觀察閱兵的弦外之音 特別是內政和外交

除展現軍事實力外,趙春山表示,應特別關注這次閱兵的「弦外之音」,即對中共內政和外交的意義。他說,習近平深受毛澤東思想影響,也是從辯證觀點,看軍事與政治的關係。習近平認為,「籌劃和指導戰爭,必須深刻認識戰爭的政治屬性,堅持軍事服從政治、戰略服從政略,從政治高度思考戰爭問題。」

這次閱兵正值中共處於「世界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對中共而言,這是個「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代。例如,當初與中國共同參與反法西斯戰爭的西方盟友,就對這次中共閱兵採取杯葛的立場,顯示西方對「中國崛起」的認識,仍是脫離不了「中國威脅」的制式形象。

但另方面,趙春山指俄羅斯總統普丁和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閱兵儀式上與習近平同場出現,將是一幅極具象徵意義的畫面,展現北京在國際舞臺上的實力。有外媒評論指出,「習近平正在釋放訊號,表明這場地緣政治博弈的籌碼或掌握在他手中;雖然影響力有限,但他在金正恩與普丁身上的作用,可能對任何協議起關鍵作用。」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左)每年會晤不下一次。圖/取自央視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左)每年會晤不下一次。圖/取自央視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也已自平壤搭火車赴北京,準備參加九三閱兵。圖為2019年金正恩訪北京。圖/取自新華社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也已自平壤搭火車赴北京,準備參加九三閱兵。圖為2019年金正恩訪北京。圖/取自新華社

所謂地緣政治博弈,指的就是中美戰略競爭,而烏克蘭和朝鮮半島就是競爭的兩個主要場域。雖然川普聲稱他與普丁和金正恩都有「私交」,並有意在俄烏戰爭和南北韓爭議中扮演調人的角色,但結果證明都是無功而返。

多國領袖參與 顯示與東南亞關係大幅增強

相較之下,根據中共官媒公布的出席閱兵名單,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寮國和緬甸,都有國家領導人在列,顯示與10年前的閱兵相比,中共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大幅增強,「全球南方」成為中共推動世界多邊主義體系的強大助力。

在中共官方針對閱兵舉行的記者會上,參與的共軍將領指出,這次閱兵的內涵有4個方面,除軍事相關層面,另外就是「宣示軍隊聽黨指揮的堅定信念」,以及「凸顯紀念抗戰勝利的鮮明主題」,顯示中共也希望這次閱兵,能夠發揮「出口轉內銷」的功能。

首先是提振中共軍心士氣,進而讓軍隊成為穩定中國大陸政治社會的力量。趙春山說,眾所周知,習近平上臺不到3年,即開展大規模反腐,軍隊之中力度更大,致使外界不時散發習權力不穩的傳言。因此,這場慣例之外的閱兵,被認為「用於展現習對軍隊的控制力」。

其次是藉紀念抗戰,強化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這是除經濟外,另一個維繫中共永續執政權力的來源。

從「戴維森窗口」說法 看台灣問題

西方媒體指出台灣是另一大關注點。趙春山表示,它們從「戴維森窗口」(Davidson Window)的說法引伸出,如果按照中共2027年對台用武的時間表,這將是進攻前的最後一次閱兵,因為下一次閱兵將在2029年中共建政80週年之際舉行。

中共近年不斷在台海舉行軍演,圖為今年3月17日中共宣布在台海附近舉行軍演圖片。圖/取自搜狐

中共近年不斷在台海舉行軍演,圖為今年3月17日中共宣布在台海附近舉行軍演圖片。圖/取自搜狐

10年前中共舉行「9.3 」閱兵時的台海形勢相比,兩岸關係目前確實出現嚴重的倒退。民、共交惡造成兩岸劍拔弩張,中共閱兵顯然會產生對台軍事威懾的效應;但如果因此做出中共必然會在2027年對台動武的論斷,恐怕也是「有失周延」。

2027對台動武論斷 有失週延

早在202311月,習近平和拜登(Joe Biden)在舊金山會晤時,據與會美方官員對外透露,習曾告訴拜登,美國有中共在2027年或2035年對台採軍事行動之說,但中共無此計劃,也從來沒有人跟他提過這樣的規劃。習表示希望兩岸和平統一,但也提到對台動武的條件。

對中共而言,對台動武是形勢評估和作戰方式的選擇;時間不是問題,更不是由外力來決定中共攻台的時間表。

毛澤東說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置日本帝國主義於死地的關鍵戰略決策」。趙春山認為,中共舉行盛大閱兵式,不能掩蓋國軍是抗戰主力的歷史事實;但與對岸高規格紀念抗戰勝利相比,台灣的表現像是「自廢武功」,放棄了這場重大歷史事件的話語權。

他說,「歷史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看著這面「鏡子」,我們緬懷過去,也要把握現在,更應創造未來。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