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國民黨主席選舉變調

掌握大罷免32:0完勝能量,轉換為民意支持,主席選舉是國民黨再出發第一個關鍵指標,圖/中央社
掌握大罷免32:0完勝能量,轉換為民意支持,主席選舉是國民黨再出發第一個關鍵指標,圖/中央社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從「雙少數」到大罷免32比0大失敗,顯示民進黨過去10年的相對優勢不再,國民黨迎來將勝利能量轉換為擴大民意支持的機遇,但不保證國民黨從此步入重返政權的坦途。主席改選是國民黨再出發的第一個關鍵指標,卻已變調為「造王者」的選擇,好似再度執政已是囊中之物,若不能即時導正偏差心態與思維,過去3次總統大選飲恨失敗的歷史可能重演。

賴清德總統倒行逆思,妄想以大罷免奪回在立法院的多數席位,錯誤的判斷與決策,導致賴清德信任度雪崩,只剩下36%,不信任度飆升至55.1%,施政滿意度滑落至31%,不滿意度高達60.5%。此消彼長,國民黨士氣大振,形勢看好。但下任黨主席無論是布局2026地方選戰,或是個人爭取大位並在2028年重返執政之路必然滿佈荊棘,內外挑戰艱鉅,況且面對的又是最會選舉的民進黨。

造王者之爭  不利團結

沈浸在勝利喜悅中的國民黨沒有樂觀的權利,即使大罷免完勝,民進黨的政黨認同度從43.9%跌落到36.6%,還是高於國民黨的33.4%,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大幅下滑為32.7%,仍能與國民黨勢均力敵,民眾黨則以27.7%緊追在後。國民黨確實已扳回連續3次總統大選失利的頹勢,要談乘勝追擊,一舉完成中興大業,必須要克服層層障礙與挑戰。

單以黨主席選舉起手式就陷入群龍無首僵局,823大罷免剛落幕,主席朱立倫第一時間點名台中市長盧秀燕接棒,如此他才能「順利、安心」交棒,公開要求盧秀燕表態,不免引發其以退為進的質疑,而被視為是「唯一太陽」的盧秀燕自有盤算,堅持台中市長要做好、做滿,面對川普的關稅戰,台中地區傳統產業首當其衝,「媽媽要留在家」,拱盧者當然大失所望,朱盧過招處處機鋒,卻使選情陷入一片混沌。

目前檯面上已有張亞中、卓伯源、鄭麗文、張雅屏、孫健萍、羅智強、謝典林及蔡志弘等表態參選,唯獨缺乏勇於承擔,眾望所歸的人選,為此,選舉的領表登記時間順延2星期,彷彿又回到過去黨內選舉瞻前顧後,遲遲不決,私下運作的情況,無形中消耗了累積的能量,打亂了向前推進的節奏。

聚焦個人特殊考量,刻意量身訂做,或考量派系權力分配、較量只會治絲益棼,浪費寶貴時間與資源,甚至分散了內部的團結與共識,造成所謂的「減法效應」,唯有開大門、走大路,回歸民主政治運作基本法則與政治基本面,一切就豁然開朗。

選舉三大要素不外「候選人、政黨實力及核心路線」,以馬英九於2008年贏得總統大選,完成第二次政權交替為例,當時小馬哥的個人政治魅力與形象,台北市長與中央部會首長的經歷,以及明確的政策路線,說實在目前國民黨檯面上的A咖無人可望其項背。

民進黨政府過去10年假借轉型正義之名,掏空國民黨黨產,黨員人心渙散、紛紛出走,國民黨的政治實力已無法單獨抗衡民進黨,未來黨主席除凝聚黨內向心力,必須有效整合在野勢力,先決條件就是黨主席要具備超越黨派的實力與影響力,2024年藍白合破局,2026年將是藍白合的試金石,更將左右2028年總統大選。

確立核心路線  莫拿香跟拜

在路線之爭上,國民黨一味迴避,甚至拿香跟拜,目前多數國民黨重要人物仍認為兩岸問題是票房毒藥,唯恐被貼上「親中賣台」標籤。不提「九二共識」,與「一中」保持距離,國民黨只會空喊兩岸要和平交流,拿不出有效論述與具體方案,很可能重蹈過去3次大選覆轍,無法贏得選民的認同。

如在這次大罷免中,「抗中保台」失靈,民進黨修正為「反共護台」,賴清德喊出,台灣派和中華民國派團結反共,守護民主台灣,企圖分化中華民國派,國民黨只能消極以「更反共」回應。2028年,國民黨仍將面對同樣的挑戰,如何突破兩岸政策與國家認同的障礙?負責任的國民黨主席或總統候選人已沒有模糊的空間。

接掌黨主席  問鼎大位必經之路

同樣的,親美是台灣社會最大共識,民進黨壟斷了話語權,國民黨則亟欲撕掉「疑美」標籤,以「更親美」應對。面對川普政府要求大幅增加國防預算,國民黨率先表態加碼到GDP佔比3.5%,立法院長韓國瑜更表示,三政黨已經形成跨黨派共識,國防預算未來將朝北約會員國5%的目標努力。國民黨在支持台灣國防扮演更積極角色,對美關係及國防政策的論述要能吸引選民支持,與民進黨的「倚美抗中」神主牌作出區隔。

有人主張以吳伯雄擔任黨主席的模式,在馬英九當選總統後主動交棒,樹立造王者典範,但伯公只有一位,國民黨今天面對的情勢與20年前不能同日而語,未來的黨主席更需具備捨我其誰的霸氣,國家領導人的格局與改革視野,而通往總統之路別無捷徑,必須經過黨主席的試煉。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