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關稅正式上路 莫迪4度拒接川普電話、宣布國內減稅因應

印度總理莫迪(左)今年2月曾親赴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右)會晤。圖/取自白宮《推特》官方帳號
印度總理莫迪(左)今年2月曾親赴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右)會晤。圖/取自白宮《推特》官方帳號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印度實施高達50%的對等關稅政策,已於周三(27日)正式生效。此舉包含因印度持續購買俄羅斯石油與武器而加徵的25%懲罰性關稅,使印度成為全球面臨美國最高關稅的國家之一。

作為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重要盟友,印度經濟深受衝擊,因為美國曾是印度最大貿易夥伴,2024年對美出口額達870億美元(約台幣2.61兆元),涵蓋紡織品、珠寶、蝦類等產業。

綜合《英國廣播公司》(BBC)與《新德里電視台》(NDTV)報導,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為因應關稅衝擊,積極推動國內自力更生政策,並承諾大幅減稅以緩解經濟壓力。但同時有消息指出,莫迪近日已拒接川普4次來電,顯示雙邊關係緊張加劇。

本月印度獨立日慶典上,莫迪在德里紅堡演說中呼籲國民自力更生,強調「不是出於絕望,而是出於自豪」。他敦促中小企業與商家展示「Swadeshi」(印度製造)標誌,推動國內消費與生產以對抗全球貿易困境。他宣布將於10月推出「排燈節大禮」(Diwali Gift),透過大幅減稅刺激消費,特別針對機車、小型汽車、服裝及水泥等消費品行業。

莫迪政府計劃簡化已實施8年的商品與服務稅(GST),將其改為兩級制結構,預計此舉價值200億美元(約台幣6000億元),將與今年初宣布的120億美元(約台幣3600億元)所得稅減免共同提振消費。

投資銀行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分析指出,這些稅改將有助於印度經濟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保持增長,預計能推高國內生產總值(GDP)並降低通貨膨脹。瑞士投資銀行瑞銀(UBS)表示,GST減稅對消費的「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將超越過去的企業與所得稅減免,直接刺激購買點的消費行為。分析師預估,稅收損失可由部分稅種的超額收入及印度央行高於預期的股息抵銷。

此外,印度央行近期已降息1%,未來可能進一步降息,結合政府員工與退休人員的薪資調整,預計將支撐印度經濟成長動能。儘管如此,印度經濟成長率已從前幾年的8%顯著放緩,關稅影響下的外部危機尚未緩解。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FAZ)與日本《日經亞洲》報導,莫迪因對川普的關稅政策與公開言論感到受辱,拒絕接聽川普近期4次來電,顯示其對美國施壓的不滿。川普不僅將印度與巴西並列為最高關稅對象,還公開稱印度經濟「已死」,並多次宣稱自己促成5月印巴衝突停火,遭莫迪政府否認,進一步加劇雙邊緊張。川普對巴基斯坦的友好姿態,包括降低巴國關稅至19%並簽署石油開發協議,也讓印度質疑美國的戰略承諾。

紐約新學院(The New School)印度-中國研究所共同主任弗雷澤(Mark Frazier)指出,美國推動的印太聯盟(以印度制衡中國)正面臨崩解風險。莫迪即將於8月底訪問中國,參加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這是他7年來首次訪華,被視為緩和與中國緊張關係的舉措。弗雷澤認為,印度從未打算完全倒向美國對抗中國,反而在全球影響力與產業成長上與中國有共同利益。

印度外長蘇杰生(S Jaishankar)也批評美國對印度購買俄油的指責「不合理」,並指出歐盟同樣與俄羅斯保持貿易往來,顯示西方對俄政策的「雙重標準」。

關稅對印度出口導向產業的衝擊不容小覷,紡織、珠寶與化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恐損失數百萬生計。全球貿易研究倡議(GTRI)估計,50%關稅可能導致印度對美出口減少40-50%,GDP增長可能跌破6%。印度政府正考慮為出口商提供貸款補貼與減免合規成本,但已明確排除直接補貼。分析師建議印度應保持冷靜,避免立即報復,爭取未來談判空間。

美國貿易代表團預計本月稍晚訪印,但農業與乳製品市場開放仍是談判難題。儘管美印關係短期內受挫,雙方在科技、國防與能源領域的合作根基深厚,長期關係仍具韌性。莫迪政府正加速與英國、歐盟、東盟及中國的貿易協定談判,以分散對美出口依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