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川普關稅影響 印度與歐洲七國宣布暫停向美國遞送包裹

印度宣布,因應美國關稅變化,暫停對美包裹寄送,僅允許信件及價值低於100美元的禮品繼續寄送。圖為引渡總理默迪(左)今年2月赴白宮拜訪川普(右)留影/取自美國總統《推特》官方帳號
印度宣布,因應美國關稅變化,暫停對美包裹寄送,僅允許信件及價值低於100美元的禮品繼續寄送。圖為引渡總理默迪(左)今年2月赴白宮拜訪川普(右)留影/取自美國總統《推特》官方帳號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全球物流震盪,多國郵政服務相繼宣布暫停或限制對美國的包裹寄送。最新消息指出,包括印度與歐洲的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典、挪威、比利時及西班牙等7國,為了因應美國新關稅規則,自本月(8月)底起對寄往美國的包裹實施限制,將嚴重影響跨境電商與個人寄送。

綜合《France 24》與路透報導,川普政府於7月30日簽署行政命令,宣布自8月29日起取消對價值800美元(約台幣2.4萬元)及以下進口包裹的免稅待遇,所有包裹將按15%稅率徵稅,與歐盟其他進口商品一致。此外,美國海關對價值超過800美元的包裹要求正式報關手續,較原先2500美元(約台幣7.5萬元)的門檻大幅降低,導致物流延誤與成本上升。

此政策為川普「解放日」(Liberation Day)貿易策略的一部分,旨在透過高關稅促使企業將生產回流美國,但引發多國反彈與物流挑戰。

法國郵政(La Poste)上周二(22日)率先宣布,自周一(25日)起暫停對美國的包裹寄送,僅允許價值低於100歐元(約台幣4126元)的個人禮品包裹例外。該機構表示,美國本月15日發布的新規則準備時間不足,且相關文件仍需澄清。法國每年平均向美國寄送160萬件包裹,其中80%來自企業,20%為個人寄送。

德國郵政旗下的DHL宣布,自周日(24日)起暫停對美國的標準包裹寄送服務,這是許多小型企業的首選寄送方式。DHL表示,美國海關新流程尚不明確,例如關稅支付責任及方式仍無定論。雖然較昂貴的「快遞」服務(適用於70公斤以下包裹)仍可使用,但個人寄送價值100美元(約台幣3千元)以下的禮品將面臨額外檢查,以防商業用途濫用。

印度通訊部上周六(23日)宣布,因應美國關稅變化,暫停對美包裹寄送,僅允許信件及價值低於100美元的禮品繼續寄送。義大利郵政自上周六起暫停對美包裹寄送,但不含貨物的信件仍可寄送。瑞典北歐郵政(Postnord)及挪威郵政集團表示,美國海關未提供足夠細節與系統解決方案,導致準備時間不足,兩國因此暫停包裹寄送。

比利時郵政(bpost)暫停含貨物包裹寄送,信件不受影響。西班牙郵政(Correos)自周一起停止受理價值不超800美元(約台幣2.4萬元)的低價值包裹,僅允許無商業價值的信函、書籍及價值低於100美元的禮品寄送。

川普的新關稅政策終止了價值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稅的「低價免稅」(de minimis)規則,導致國際郵政服務面臨嚴峻挑戰。根據統計,2024年美國透過此免稅規則進口13.6億件包裹,總值646億美元(約台幣1.96兆元),現因新政需預付關稅並遵守嚴格海關程序,物流成本與延誤顯著增加。歐洲郵政聯盟(PostEurop)警告,若周五(29日)前無法解決問題,其53個成員國可能全面暫停對美包裹寄送。

對美國消費者而言,包裹延遲、運輸選項減少及新費用(關稅低於15%國家加收80美元(約台幣2400元),16-25%加收160美元(約台幣4800元),超過25%加收200美元(約台幣6000元))勢將推高進口商品價格,影響跨境電商。

《Freightos》分析指出,川普關稅政策規模遠超其首任時期的貿易戰,對180多個國家徵收10%基礎關稅,並對近60國實施更高報復性關稅,例如加拿大35%、越南46%。此舉可能推高美國進口成本,引發報復性關稅,進一步影響美國出口及消費者價格。

川普的關稅政策正重塑全球貿易格局,短期內造成包裹寄送中斷與成本上升,長期可能引發貿易戰與供應鏈重組。物流專家建議企業提前備貨、分散供應鏈至越南或印度等國家,以降低風險。同時,美國海關的處理能力不足可能加劇港口擁堵,企業需與第三方物流(3PL)合作以應對新政挑戰。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