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面對川普「交易外交」新政:台灣要有新路徑 

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林建甫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迄今已超過半年,新政的輪廓逐漸清晰:關稅重構、盟友重估、全球秩序重寫。圖/取自Forbes Breaking News YT
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林建甫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迄今已超過半年,新政的輪廓逐漸清晰:關稅重構、盟友重估、全球秩序重寫。圖/取自Forbes Breaking News YT

林建甫/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

川普第二任迄今已超過半年,新政的輪廓逐漸清晰:關稅重構、盟友重估、全球秩序重寫。這不只是美國的內政轉向,更是對二戰後國際政經架構的全面挑戰。對台灣而言,這場挑戰不只是外部壓力,更是內部路線的試煉。若仍執迷於「親美抗中」的意識形態,台灣將在川普新政的交易邏輯中被邊緣化、被犧牲、被遺忘。

新政邏輯:從價值外交到交易外交

川普的外交邏輯是「可交換性」而非「價值一致性」。他不在乎民主是否普世,只在乎盟友是否可用。他的新政不再以制度為基礎,而是以利益為核心。北約是「拖油瓶」、WTO是「障礙物」、多邊主義是「束縛」。川普要的是單邊主導、雙邊交易、零和博弈。

在此架構下,台灣不再是「民主燈塔」,而是「晶片供應商」。川普不會為台灣的自由而戰,但可能會為台積電的產能而開價。這種新政邏輯,對台灣而言,是一場地緣政治的去道德化。台灣若無法調整自身定位,將在川普的交易桌上失去議價能力。

對等關稅:學理破產與制度崩解

川普新政的核心工具之一是「對等關稅」。這是一種表面公平、實則霸凌的政策。在經濟學上,課關稅的理由應是保護國內產業不受國外競爭威脅或對應不公平貿易(如反傾銷),但川普以「國安」為名,肆意加徵,形同將全球貿易秩序私有化。嚴重違反WTO明文禁止的單邊懲罰性關稅。

對台灣而言,這種「對等」是偽命題。雙方在談判桌上本就不對稱。川普要求台灣「對等開放」,農產品、金融市場、軍購配套,皆可能成為美方要求的籌碼,而台灣無力反制。

台灣的代價:造成巨大損失的傷害

七月底美國宣布對台灣實施20+N %的「對等關稅」,N是計算時疊加原本最惠國待遇下的既有關稅。這一政策一出,等於許多出口美國品項將面臨高達嚴重的衝擊。傳產、紡織、機械、汽車零組件與食品加工業首當其衝。

另外,台積電赴美設廠、軍購擴張、外交孤立,皆是川普式交易的結果,而非台灣利益的體現。另一方面,美中對抗,台灣高科技也被要求與中國切割。台灣陷入「雙邊壓迫」的戰略孤島,既無法從美國獲得制度性保障,也無法與中國維持穩定關係。

台灣若繼續走「親美抗中」路線,將在川普新政的利益交換中被邊緣化,甚至成為美中博弈的犧牲品。

國是會議:重新定義台灣的戰略路線

面對川普新政的挑戰,台灣不能再以意識形態為路線,而應以利益為核心。政府應立即召開國是會議,廣納各界意見,重新思考台灣的國際定位與兩岸政策。當年「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雖遭批評,但其核心是「和平共賺世界的錢」,這不只是經濟策略,更是生存哲學。

在川普新政的交易邏輯下,唯有兩岸和平,台灣才能保有自主空間;唯有與中國維持穩定關係,台灣才能在美中之間取得談判籌碼。台灣不能再以意識形態為路線,而應務實的以利益為核心、以和平為後盾、以發展為目標。川普新政衝擊海嘯已襲來,台灣的重新選擇刻不容緩。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