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專欄】谷立言與國民黨立委對話有何玄機?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8月25日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谷立言,邀請中國國民黨立委赴美國在臺協會溝通對話,事後透過在臺協會官方社交媒體公佈消息,隨後中國國民黨使用相同照片證實其事;但是雙方都是以外交辭令與官樣文章帶過對話課題,未對外詳細說明對話內容。

基於當初維基解密爆出美國在臺協會前處長楊甦棣與中國國民黨現任朱立倫主席會晤後,透過外交電報向其上級回報雙方談話內容,最後惹出軒然大波,並且讓朱立倫難以擺脫特定政治指控罪名後。因此當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受邀,要與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對話溝通時,恐怕每個人都會認為這必然是來者不善會無好會,戒慎恐懼如履薄冰,免得遺留小辮子,將來被美國政府抓在手中,當成政治脅迫施壓資本。

基本上,首先由這張照片看來,這場會晤對話不是選在美國駐外館處經常召開秘密會議或是處理機密資料時,所使用具備反監聽竊聽功能之保密會議室(The Bubble);該空間係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加以包覆,並且搭配相關電子偵測與干擾通信電子裝置。此種材料英文亦被稱為Plexiglass,中文名稱就是被社會廣為周知之「壓克力」或「有機玻璃」。因此其機密等級亦相對有限,參與其事者不會故弄玄虛,局外人也不必東猜西想。

其次就是要提醒,當初朱立倫與楊甦棣會晤時,未能在發言尺度上妥善防備,最後讓自己相當難堪。因此中國國民黨黨務主管與政治人物,在與美國在臺協會打交道時,第一不會落單,更不會單刀赴會;第二在啟程赴約前,必然會再三確認會後如何處理對外發佈消息之遊戲規則,絕對不會任由對方掌握對外放話政治操作資本。

再者中國國民黨又不是第一天出來走江湖,在726與823兩場大罷免政治風潮後,在臺協會前來邀約,必然更要審慎應對。要避免會後另生枝節,雙方在會晤溝通結束前,必然就要先將對外發佈消息基本原則説清楚講明白。假若雙方幕僚群夠水準的話,當場就要將新聞稿掏出來比對確認,免得會後雙方各說各話。

許多朋友或許會質疑,溝通對話尚未登場,那有可能在會前就擬好新聞稿?會如此問就顯然是外行人,會後所發佈消息不是實際發生什麼事,而是雙方決定要如何告訴外界,雙方互動發生什麼事。吾人必須永遠牢記,沒有說出來的,並不表示沒有說過。這個道理其實就是「無其證不可證其無」(absence of evidence is not evidence of absence)。所以美國在臺協會與中國國民黨多位立委到底談些什麼?我們並不知道;但是對外所釋放消息內容,就是打算要以此引導新聞報導方向。

最後還是要提醒,政治舞臺好戲上演,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與劇組工作人員,都知道戲要如何演,觀眾看得如醉如癡異常興奮,但未見得搞得清楚真正來龍去脈與劇情發展趨向。現在最重要關鍵在於執政高層、國安體系與執政黨是否事先知情,還是被蒙在鼓裡,完全未曾事先獲知美國在臺協會將要邀請在野黨中國國民黨立委對話溝通。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角度切入,第一就是情治機關在他國駐臺館處佈建人員是否漏失情報?第二就是對於在野黨佈建情蒐是否亦有失誤?國安體系若是宣稱對於在野陣營與他國駐臺館處互動,從不進行政治偵防與監控,恐怕打死都不會有人相信。總而言之,在表面浪潮之下,暗流如何起伏變化,恐怕更值得思考細究。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