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笨蛋,問題是疑賴論!

面對連串外交挫敗,賴清德政府迄今無法策定有效對策,圖為總統14日接見「布魯金斯研究院」訪問團。圖/取自總統府官網
面對連串外交挫敗,賴清德政府迄今無法策定有效對策,圖為總統14日接見「布魯金斯研究院」訪問團。圖/取自總統府官網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賴清德政府對外關係遭逢重大挫敗,引發美日學者專家與媒體質疑,甚至美國國會一致挺台、友台的兩黨共識已經鬆動,「疑賴論」加速發酵蔓延,除了迴避、蓋牌、甩鍋中共,賴政府毫無應變能力,若「疑美論」同步惡化,形成惡性循環,台美雙邊關係及整體對外關係將被逼進死角。

前美國國務院資深顧問惠頓撰寫的「台灣如何失去川普」,全面探討台美出現意識形態與戰略思維落差,以及賴政府一系列的決策和行動偏失,赤裸裸的批判震撼台北政壇,民進黨拒絕傾聽建言,卻惱羞成怒起底惠頓,指稱他是「挾怨報復」,甚至暗示中共背後操作疑美論,無法以事實為基礎作理性辯解。

新台幣匯率狂飆、20%+N對等關稅及即將來臨232條款特別產品關稅、賴清德過境紐約受阻、美國挺台聲浪式微、無法與「新右派」主流思潮接軌,美台關係陷入空前低潮,賴清德總統必須承擔最終責任。惠頓示警只是冰山的一角,川普2.0已形成美中台三邊關係結構性轉變,即使台灣最堅實朋友、美國權威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都承認,台北目前尚未想出有效策略來應對川普第二任期的情勢變化。

川普2.0外交新局  賴政府束手無策

葛來儀不願苛責賴政府,但難掩其心中的憂慮,川普就任已超過半年,賴政府仍一籌莫展,對內粉飾太平,是何其嚴重之事。外交部表示,惠頓評論內容明顯與台美關係事實不符,台灣與川普政府團隊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但外交部無法具體說明與美方官員互動實況,甚至美中關稅談判中的美方代表身分、位階都仍受保密協議保護。

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也否認惠頓對台灣與川普漸行漸遠的指控,並以中共來模糊焦點,他說,台美之間的互動與互信還是在大家可以理解,甚至互相有默契的狀態,不妨思考為何會有疑美論,疑美論對哪些國家最有好處?其實答案很清楚就是中國。林飛帆倒果為因,真正的癥結在於賴政府失能,失去華府信任,若美台之間有充分的默契與互信,就不會發生賴清德因無法過境紐約,取消元首外交的嚴重情況;若美台關稅談判沒有黑箱作業,台灣爭取到與日、韓同等待遇,就不會有疑美論出現。

美國國會的堅定支持是台美關係重要基石,現在共和黨議員對賴清德不得過境紐約普遍噤聲,許多學者專家也認為這是顧全大局的明智決定,只有少數民主黨眾議員致函國務卿魯比歐,表示「嚴重關切」,認為對北京發出錯誤訊息,以國家安全利益交換經貿利益,以及與中國談判不應觸及台灣議題。川普徹底翻轉了美台非官方關係密切友好的關鍵指標,而民進黨只想掩飾事實,推諉卸責,面對嚴峻的情勢束手無策。

更值得深思的是,川普2.0也為台美關係帶來了意識形態落差,共和黨「新右派」代表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主流思潮,他們主張避免與中國直接衝突,特別是針對台灣議題;以及不認為台灣是「天然政治盟友」,賴清德以不符合美國核心利益方式挑釁北京,民進黨迄今無法理解及關注新右派的信念及行動,遑論採取相應措施。

共和黨新右派崛起  台灣不是天然盟友

賴清德積極參與、主導大罷免行動,個人聲望與權威隨著大罷免大失敗直線下墜,外溢效應擴散到他的國際形象與地位。川普強調「談判的藝術」,只喜歡與有實力的贏家互動,面對弱勢的賴清德自然是予取予求。

傳統上,日本主流媒體傾向支持民進黨,現在也出現集體疑賴現象,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教授林泉忠示警,賴清德失去日本輿論支持,出現「信任赤字」。8月1 日《讀賣新聞》率先發表社論批判台灣大罷免,4日《產經新聞》跟進,不假辭色「唱衰」賴清德。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日本學者小笠原再補充《朝日新聞》更早發表的社論分析,在日本輿論光譜裡,從保守派到自由派都對台灣的罷免政局表示不樂見的態度,這也證明,台灣真正的問題不是民進黨所謂的疑美論,而是賴政府過度政治算計,錯誤判斷與決策導致的疑賴論。

美中貿易休兵延長90天到11月10日,雙方將展開進一步談判,希望能達成協議,為「川習會」鋪路,完成川普的終極目標,受制於美中關係的台美關係又將進入新一波震盪期,與其硬扯中共幕後策劃疑美論,如何展現治國能力,贏得國內外信賴才是賴政府的最大挑戰與考驗。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