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陸短劇產業在浙江橫店影視城的快速擴張,演員供需矛盾日益凸顯。尤其是中老年角色嚴重缺乏,導致「爹」和「娘」一角成了最搶手的資源,一些劇組甚至開出5000元(人民幣,下同)/日(約合21000元新台幣)的高價求角,行情之熱遠超預期。
據《澎湃新聞》報導,今年以來,橫店短劇劇組數量激增,中老年演員短缺問題逐漸凸顯。部分劇組為了找到合適的「父親」角色,願意支付日薪5000元。「能記住台詞的就有800至1000元/日,會點表演的能拿到1500元/日,要是個子高、形象好,報價還會更高。」一位群演透露。
實際上,不僅「缺爹」,「娘」也短缺。有劇組人員坦言,年輕女演員化妝後還能勉強扮演「母親」,但年輕男性演「父親」,往往被觀眾批評「像偷穿爸爸西裝的兒子」。
大陸短劇市場「爹」和「娘」一角成了最搶手的資源。圖/取自新浪大文娛微博
《每日經濟新聞》指出,目前橫店每天有超過100個短劇劇組同時開機,演員整體供不應求。普通群演日薪約200元,而能勝任「霸總父親」或「董事長父親」的特約演員,行情已達400至800元;預算充足的劇組,則願意開出3000至5000元的價格聘請資深演員。即便如此,這類演員依舊戲約不斷,檔期緊湊。
橫店影視城演員公會負責人鄔影瀟表示,中老年演員尤其是退休後喜歡表演、能記住台詞的大叔大爺,幾乎「供不應求」,在橫店不愁沒工作。
除中老年演員外,年輕群演數量也在減少。《澎湃新聞》指出,往年暑假都有大量大學生來到橫店跑龍套,扮演匪兵或群眾角色。但今年因持續高溫及外地暑期工薪資上漲,前來橫店的學生人數銳減,導致原本最不缺人的「匪兵甲乙」角色,也出現人手不足。
傳承影視製作有限公司負責人傅偉兵直言,短劇興起讓市場對中老年演員的需求突然放大,而過去演員生態存在斷層,「很多演員到了三十幾歲就回家了,結果短劇市場一興起,中老年演員就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