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安全戰略》(NSS)最新報告指出,中國軍事航空工業在短短數月內相繼試飛多型先進戰機,包括殲-36、殲-50及殲-15DT,顯示大陸在戰機研發領域的速度與數量均超越全球其他國家總和。早在2013年,美方就已指出,中國每年生產的戰鬥機數量已超過北約聯盟之和。
目前大陸空軍已有殲-20、殲-35等隱形五代戰機形成戰力。殲-20S更被美媒稱為「全球首款五代半戰機」,可指揮忠誠僚機實施集群作戰;殲-35則被認為隱形性能甚至優於美國F-22。
殲-16系列則定位為四代半多用途戰機,被稱為「空中炸彈卡車」,而衍生的殲-16D電子戰機更可媲美美軍EA-18G,具備「偵、攻、防」一體的能力。艦載型殲-15D同樣兼具電子干擾與打擊功能,使中國成為全球唯二具備艦載電子戰能力的國家。
2024年12月26日,由成飛研製的殲-36與瀋飛開發的殲-50兩款第六代戰機驗證機首度升空,2025年4月起,殲-36已進行至少7次試飛,進度明顯快於以往機型。
殲-36採用無尾翼菱形飛翼設計,搭配等離子隱形塗層,雷達反射面積極低。動力系統由雙渦扇15發動機與中央超燃衝壓發動機組成,極速可達4馬赫以上,並具備持續超音速巡航能力。其主彈艙長達7.3公尺,可掛載高超音速飛彈與遠程空對空飛彈,最大起飛重量超過50噸,作戰半徑約3000公里。殲-36還配置AI空戰系統,可指揮無人機蜂群,構建有人—無人協同作戰網路。
殲-50則採用類似F-22的二維向量噴嘴及無尾構型,具備寬大彈艙與前三點式起落架,被推測具備艦載潛力。其「氣泡型」座艙提供更佳視野,並可能配置雙人機組,一人負責駕駛,另一人負責指揮無人機。殲-50的定位偏向制空作戰,並可能具備「空中大腦」功能,負責協調僚機與無人機群作戰。
專家分析指出,殲-36偏重多任務打擊,殲-50則主攻制空與協同指揮,兩者將成為解放軍下一階段空中力量核心。
除戰鬥機外,大陸國在空中預警機領域亦持續推進。空警-2000、空警-500已成為空軍中樞,而最新的空警-3000則以運-20大型運輸機為平台改造,性能超越空警-2000,目前已有兩架進入試飛階段。
相較之下,美國下一代空中主宰(NGAD)項目仍進展緩慢,F-47計畫停留在「紙上方案」階段。外界認為,中國大陸在先進戰機領域的突破,已對美國與北約的航空優勢構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