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公布,在咸陽市渭城區陶家村(今屬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發現隋唐家族墓地。經墓誌銘確認,墓主為隋代高官段文振。其為「隋尚書右僕射、兵部尚書、左候衛大將軍、光祿大夫、北平襄侯」段文振家族墓地,南距唐薛紹墓約500公尺。墓誌疑似唐代書法大家歐陽詢真跡。
央視新聞表示,此次發掘不僅出土了大量隋代晚期陶俑群,更揭示了一方疑似唐代書法大家歐陽詢真跡的墓誌,對隋唐之際的藝術、書法及文化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掘簡報》,段文振墓出土陶俑多達144件,種類涵蓋鎮墓武士俑、騎馬俑、風帽俑、籠冠俑、動物俑及鎮墓獸等。這些陶俑均為泥質灰陶,表面施彩,多為中空結構,造型生動、比例準確,顯示出隋代晚期陶俑製作的典型工藝特徵。專家指出,這一規模的陶俑群在隋墓中較為罕見,為研究隋代喪葬制度與雕塑藝術提供了珍貴資料。
隋代兵部尚書段文振家族墓地,出土墓誌疑似唐代書法大家歐陽詢真跡。圖/取自央視新聞
此次考古的另一大亮點是段文振墓誌。據專家分析,墓誌文字典雅,書風「楷中帶行」,筆畫勁健流暢,具備明顯的「歐楷」特徵,被認為是上乘之作。
根據史料記載,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在隋唐之際,曾多次為高官撰寫墓誌碑銘。專家因此推測,段文振墓誌極有可能出自歐陽詢之手,或可補充為其在大業年間的書法真跡之一。
據《人民日報》報導,墓葬內的陶俑群和墓誌,不僅體現了隋代晚期的藝術風貌,也為研究周隋至初唐的社會變遷、門閥制度以及書法流變提供了實物依據。考古學者強調,特別是墓誌書法的藝術價值,若最終確認為歐陽詢真跡,將成為隋唐書法史上的重要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