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仁/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沒有一種能源是絕對安全的,能源安全只是相對的,當美日等絕大多數國家都要重啟核能,並且願意襄助台灣時,民進黨政府堅持非核家園,偏偏要發展成本高且相對困難的綠能及火力,真是讓人費解這中間究竟有甚麼貓膩?
即將登場的核三重啟公投於8月23日投票,而公投主文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在野陣營紛紛主張核三延役,並表示這不只是能源問題,更是國安與經濟問題,呼籲823投票挺核三延役,守住台灣供電穩定與產業未來。
面對台電虧損連連,這是政策錯誤所造成的;自2025年5月核三廠2號機停機後,台灣正式進入「零核電時代」,其結果是能源結構失衡、電價漲聲不斷、產業投資信心動搖,對台灣的傷害不可謂之不大。
對於重啟核三,首先大家擔心的便是核廢料問題,事實上,目前台灣的核廢料皆存放在核電廠廠區內,採用國際認證的「乾式儲存」技術,可安全保存至少40年,並有完整安全防護。芬蘭、瑞士等國的最終處置場已與台電簽署合作備忘錄,技術與規劃皆可行。賴政府應加速選址與工程進度,而不是用「放你家」的恐嚇語言誤導民眾。
其次,為何要重啟核三?因為未來5年,AI、高科技與製造業將讓台灣電力需求增加13%以上。在AI資料中心與高耗電產業用電持續增加的情況下,這3到5%的電力是穩定、不受天候影響的基載電力,能減少對燃氣與燃煤的依賴,降低空汙與碳排。
再者,為何民進黨獨樹一格與國際多數國家支持核能不同?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不相信美日等國家的技術嗎?還是另有不能說的隱情?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加拿大、芬蘭等國家,陸續延役或重啟核電廠,確保能源韌性與減碳目標同步達成。
更何況台電買綠電的價格,是國際行情價的2到3倍。外界質疑,當美國日本等全球多國都在用核電,民進黨偏偏廢核搞綠電,且意志堅定,根本是要讓綠友友賺飽。青鳥側翼拼命散播核廢料不安全,但真正的專家說台灣明明有技術可處理,狠嗆難道美日韓的核廢料都是要百姓吃掉嗎?!
來自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博明 (Matthew Pottinger) 與退役海軍上將孟哥馬利 (Mark Montgomery) 不約而同在台北參與戰棋推演後指出,台灣面臨中國大陸的能源安全威脅,除了增加天然氣儲存、強化航運以外,最關鍵的就是「重啟核電」。
上述已經講得如此清楚「重啟核電」是台灣維持能源之法,否則台灣很怕遇到能源被封鎖的狀況,若不重啟核電廠來降低能源被封鎖這方面的風險,台灣屆時可能面臨缺電情況,因此重啟「核電廠」已成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議題,有其必要性。
看看颱風吹出光電板問題,光電板斷裂掀飛、布滿海岸,畫面怵目驚心,原先象徵綠能的光電板,在強颱下成為潛在的風險,凸顯中央能源政策忽視台灣颱風頻繁的現實;想想為何全世界最貴的太陽光電在台灣?這已是跨黨派的生存問題;目前光電發展完全依賴躉購補貼制度,一旦補助退場,光電成本將較平均電價高出一點四倍,造成財務負擔;台灣的能源政策必須兼顧穩定供電、環境永續與產業需求,如此才能長久發展。
總之,重啟或反對重啟核三不是意氣之爭,更不是一意孤行堅持形而上的意識形態;唯有務實檢討能源政策、拓展能源選項,台灣才能走得更長遠、更穩健。同時美國樂見台灣發展核能,並表示願意提供核能技術和解決核廢料問題的協助,台灣應當善用領情;美國認為核能是台灣確保能源安全和穩定供電的重要選項,特別是考量到台灣對進口能源的高度依賴,賴政府應當認真思考,這是專業問題而不是意識形態問題。
美國當然關注台灣在發展AI和半導體產業時對電力的大量需求,並認為核能可以提供穩定的基載電力,這是實際的問題;美國也提及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等新興核能技術,表示願意協助台灣引進相關技術,這是技術問題。
職是之故當國際紛紛對台灣核能的看法是積極且肯定的,並希望台灣能夠發展核能,以確保能源安全和穩定,同時滿足台灣高科技產業對電力的需求,民進黨賴政府應當仔細思考,莫走錯了道路讓台灣陷於萬劫不復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