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日前公布「114年上半年國防產業發展條例列管軍品清單」,其中首次出現中科院研發的「長程次音速反艦巡弋飛彈」,引發各界關注。對此,軍事專家、前國防部視察盧德允在節目上分析該武器的性能,更直言「真正夠資格稱作『航艦殺手』、『航母殺手』的大殺器就要誕生了」。
中科院這項「長程次音速反艦巡弋飛彈」研發,被認為正仿美軍空射式AGM-158B反艦飛彈研製相關彈種,但屬陸射性質。長程次音速反艦巡弋飛彈由於其註明為「反艦」性質,與中科院既有「攻陸」性質雄二E巡弋飛彈顯不相同。
由於AGM-158B反艦飛彈屬空射性質,中科院表示,該院2025年國防部列管軍品清單所列為機動飛彈系統採購磁控管,非空射彈種所用。惟中科院各項武器研發專案均依國防戰略指導及軍種作戰需求辦理,相關研發因事涉國防機敏,援例不予評論。
軍事專家、前國防部視察盧德允在節目《盧德允視察中》表示,我方現在已有好幾種反艦飛彈,為何對共軍不構成實質嚇阻力,主因就是其射程在面對中共軍艦的偵測與防禦能力,已經出現不足,例如增程型雄三飛彈的射程約400公里,但共軍偵測能力加上航母艦載機,作戰半徑起碼在500公里以上,已經可以遠遠的對台灣制空制海,形成嚴重挑戰,也就是「它打得到我、我打不到它」。
盧德允指出,於是射程再加長的反艦飛彈,就是明顯的解決方案;很多人誇張地把雄三飛彈比喻成「航艦殺手」、「航母殺手」,其實言過其實,但這個浮誇的現象,可能藉由這個「長程次音速反艦巡弋飛彈」而有實質上的突破。
盧德允認為,該飛彈若能夠研發成功,部署部隊形成的實戰能力,真的夠格叫做航母殺手、航艦殺手。他以美國現役的新式長程反艦飛彈「AGM-158C LRASM」來推斷,國軍這個新飛彈的射程,應至少在500多公里以上,甚至到900公里都有可能,換我方打得到對面、對面打不到我。
盧德允說,擁有這樣的射程,就有更大機會從台灣本島發射多枚飛彈,對中共航空母艦、大型軍艦同時發動飽和攻擊,對其構成實質的威脅與嚇阻,使共軍被迫更加遠離台灣,「所以說,這款飛彈可能是我們第一次夠格稱得上叫做『航艦殺手』、『航母殺手』的大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