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關係近來回暖,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當地時間18日在印度新德里與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會談時表示,印方願以雙方建交75周年為契機,與中方深化政治互信,並重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同時提到,雙方關係能否取得積極進展,關鍵在於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大陸外交部長王毅也稱,彼此「向合作主航道回歸」,王毅指出,雙方是夥伴而非對手或威脅,應排除外部干擾,拓展合作。
王毅三年來首訪印度 推動雙方關係正常化
在美國多變的貿易政策下,中印正推進雙方關係正常化發展,王毅此行以外長、中印邊界問題中方特別代表身分訪問印度,與蘇傑生會晤後,也將與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Ajit Kumar Doval)進行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24次會晤。這是王毅三年多來首次訪問印度,今天晚間也預計將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會面,而莫迪則將於本月底出席天津上合組織峰會並訪問大陸,這將是他七年來首次踏上大陸。
據大陸外交部新聞稿轉述,蘇傑生強調,雙方均堅持多邊主義,致力於推動公平、平衡的多極化世界,也應共同維護世界經濟的穩定性,而中印關係維持穩定、合作和前瞻性,符合雙方利益。
蘇傑生重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提到印方願以雙方建交75周年為契機,與中方深化政治互信,加強經貿等領域互利合作,增進人文交流,「印方全力支持中方辦好上合組織天津峰會,願同中方在金磚等多邊機制中加強協調合作」。
王毅則不點名美國表示,當今「單邊霸凌行徑大行其道」,而中印作為總人口超過28億的兩個最大發展中國家,應體現大國擔當,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聯合自強作出表率,為推動世界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貢獻。
王毅提到,中印領袖先前在喀山會晤引領雙方關係重啟,各層級交往對話已逐步恢復,邊境地區維持和平安寧,「中印正向合作主航道積極回歸」。他指出,雙方要樹立正確戰略認知,視對方為夥伴和機遇,而不是對手或威脅。應鞏固中印關係改善大勢,振興進程相互促進、相互成就,為世界提供最需要的確定性和穩定性。
綜合外媒報導,蘇傑生說,中印關係在經歷「困難時期」後,雙方都希望向前邁進,他強調,「彼此的分歧不應演變為爭端,競爭也不應導致衝突」。
推進中印關係 蘇傑生:邊境和平是首要基礎
蘇傑生還提到,雙方正討論的邊境問題非常重要,彼此關係能否取得積極進展,基礎在於雙方能否共同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蘇傑生呼籲,雙方有必要從喜馬拉雅西部的爭議邊境地區撤回集結的兵力。
中印2020年6月在邊境西段的加勒萬河谷爆發流血衝突,造成數十名士兵死亡,此後,雙方在邊境集結重兵,並進行了多達30多輪談判。
去年10月下旬,雙方就邊境巡邏問題達成協議後,才讓兩軍持續四年的對峙局面緩解,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和莫迪同月23日更在俄羅斯喀山金磚峰會期間舉行場邊會晤,兩人時隔五年再次會面,雙方關係正式解凍。
印度八倍軍力守邊境 撤軍問題恐阻礙對話
彭博引述消息人士稱,王毅此次訪印的重點議題之一,便是探討在喜馬拉雅邊境地區減少駐軍,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談到陸方對王毅此行的抱有期待,她稱,中國願同印度在既有共識的基礎上,以積極和建設性的態度,共同維護好邊境地區可持續的和平安寧。
不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林民旺指出,印方目前在邊界部署的兵力實際8倍於中國,並希望在該地區保持絕對軍事優勢。
林民旺續指,「中國怎麼會允許印度有絕對的優勢?因此(撤軍問題)不會有大的突破。」儘管如此,他預期雙方還是可能在撤軍問題上取得小突破,「中國可能會給印度一些姿態性的措施,不一定會一口拒絕(撤軍),而是表示考慮進一步研究或溝通等。」
美國貿易摩擦 助推印方靠攏大陸
至於印度和中國改善關係的主要因素,外界認為是川普政府對全球的貿易政策,且以印度採購俄羅斯石油為由,將對印度總體關稅稅率提高至50%。
據印媒報導,美方貿易代表團原定25日至29日赴新德里參加關稅談判的行程已取消,雙邊貿易協議新一輪談判可能將延期舉行,這也代表印方期待在額外關稅生效前取得貿易緩和的希望破滅。印度外交部則發布聲明稱,美方對印度加徵關稅等行為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印度將採取一切必要行動維護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