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伊朗持續12天的戰爭造成企業大規模停擺,重創消費支出、出口與投資,令以色列第二季經濟意外陷入低迷並出現萎縮。以色列中央統計局17日公布數據顯示,國內生產毛額(GDP)按年率季調後下滑3.5%,凸顯戰爭對經濟帶來的重大衝擊。
彭博社(Bloomberg)報導,這項數據遠低於該社調查六位經濟學家預測的中位數小幅成長0.2%。
以色列6月13日對伊朗發動突襲,試圖破壞伊斯蘭共和國的核計劃與其他軍事設施,稱其已對以國構成「生存威脅」。伊朗則以彈道飛彈回擊,迫使許多以色列人躲入避難所。
統計局聲明指出,這場戰爭對私人消費支出影響最大,下跌4.1%,固定資本投資大跌12.3%,企業產出則下滑6.2%。
以色列央行預測今年全年成長率為3.3%,財政部上周則將年度成長預估下修至3.1%。若要達標,經濟下半年勢必要大幅反彈。然而,以色列當局同時表示,正準備在未來幾周奪取加薩市「為了擊垮哈瑪斯」。這場行動恐將迫使約100萬名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並需動員數萬名後備軍人,對以色列經濟構成進一步挑戰。
與伊朗的戰爭於6月24日停火收場。在這12天的衝突期間,以色列經濟幾乎全面停擺,學校與企業(除必要行業外)皆關閉。不但重創經濟,更擾亂關鍵產業,同時數千名勞工被徵召入伍服預備役,對個人與企業都造成影響。
根據彭博社6月的報導,以色列估算與伊朗12日戰爭造成損失達100億謝克爾(30億美元),資金需求包括修復遭飛彈擊中的建築以及補償在地企業。報導指出,以色列政府財政部估計,向企業支付的賠償金額可能高達50億謝克爾;而這還未計入戰時武器與防禦系統的替換成本,最終總額可能更高。
與哈瑪斯和真主黨的衝突相比,這次對伊朗的戰爭代價之所以高昂,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是過去受伊朗支持的民兵攻擊的多是規模較小的鄉村社區;這次伊朗直接將彈道飛彈射向以色列中部人口稠密的城市,範圍達1600平方公里,包括大特拉維夫都會區,這裡住著至少一半的以色列人口,多數人擠居在高樓或密集街區。
第二是伊朗的飛彈威力遠超其盟友,部分飛彈攜帶至少500公斤炸藥,還包含落地即四散的破片彈。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戰役期間表示,限制伊朗的彈道飛彈能力是戰爭目標之一,與摧毀伊朗核計劃同等重要。以色列估計,衝突爆發前伊朗擁有2000至2500枚此類飛彈,目前仍保有約一半。
除住宅區外,以色列主要研究機構魏茲曼科學研究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海法(Haifa)最大煉油廠,以及位於以色列南部的一所公立醫院都遭受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