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歷時三小時的會談後返抵華府。這是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三年來首度美俄元首直接對話。川普原先放話若普丁拒絕停火將祭出「嚴厲後果」,最終卻未能實現。他辯稱雙方在和解上「取得進展」,但烏克蘭前線戰事依舊激烈,甚至連川普的友好陣營內部也批評他對普丁鋪上「紅地毯」卻交不出實質成果。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保守派評論員歐萊利(Bill O’Reilly)感嘆,會談沒有「具體收穫」,呼籲川普加大經濟壓力;共和黨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則表示,最理想的情況也只是能在聖誕節前達成停火。
外界擔心川普會與普丁私下達成協議、強迫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與歐洲盟友接受,但川普雖稱雙方在「許多議題」上達成一致,仍強調「沒有協議前,一切都還不是協議」。
民主黨人也逮住機會猛烈抨擊。參院軍委會民主黨首席議員里德(Jack Reed)表示支持積極外交與談判,但批評川普給予普丁的禮遇以及隨後草率的記者會;伊利諾州民主黨眾議員奎格利(Mike Quigley)更指川普為普丁「鋪上紅地毯」,形同給予繼續侵略的開綠燈。
英國《衛報》報導,參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抨擊這場會晤只是「表演而非外交」,指控川普為「一個威權惡棍鋪上紅地毯」。舒默聲明指出:「川普不是與烏克蘭與我們的盟友站在一起,而是與一個多年來恐嚇烏克蘭人民與全世界的獨裁者肩並肩。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來,川普給了普丁合法性、全球舞台、零問責,卻一無所獲。」
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馬丁(Ken Martin)批評:「川普多年來不斷親近普丁,這次會晤凸顯了他對這位俄羅斯獨裁者、被起訴戰犯的病態迷戀。」他補充說:「川普的外交政策很清楚,就是讓俄羅斯『為所欲為』,即使這對美國和盟友造成嚴重後果,他也毫不在乎。這次接受考驗時,川普卻像廉價西裝般一壓就垮,讓美國蒙羞。」
更令川普棘手的是來自共和黨內部的疑慮。賓州共和黨眾議員費茨派崔克(Brian Fitzpatrick)提醒,唯有與盟友,特別是烏克蘭,坐上談判桌,才能達成真正持久的安全。主張不干預主義的智庫「國防優先」(Defense Priorities)則指出,雖有一定進展,但普丁在戰場上仍具優勢,缺乏結束戰爭的動機。
川普在離開阿拉斯加前接受友好的福斯新聞(Fox News)主持人漢尼提(Sean Hannity)訪問時,透露雙方討論過領土交換與基輔安全保證等關鍵問題,但未詳細說明。他最後承認,談判可能要交回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手中來推動,暗示自己的調解努力已接近極限。
西方媒體也湧現批評聲浪,《衛報》華府分社社長史密斯(David Smith)在安克拉治現場,形容川普與普丁互動像「一見鍾情」,普丁還公開背書川普的說法指:「如果當時是川普當總統,烏克蘭戰爭根本不會發生。」史密斯諷刺寫道,這場峰會甚至比1938年前英國首相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在1938年對希特勒(Adolf Hitler)的姑息政策還糟。
《基輔獨立報》(The Kyiv Independent)發表社論,痛批這場會面「噁心、可恥,最後毫無用處」。文章指川普雖沒得到任何東西,但普丁得到了想要的:重回國際舞台,不再是孤立的賤民,還被美國總統熱情款待。
社論將普丁獲得的「國王式歡迎」對比半年前澤倫斯基在白宮遭到川普羞辱的待遇,痛斥兩相對照「同樣丟臉」。
前美駐俄大使麥福爾(Michael McFaul)則在社群平台表示:「阿拉斯加不是新的雅爾達會議,這是好消息。但這樣的標準實在過低。」
整體來看,川普原本塑造自己既是交易高手又是和平締造者,但這場峰會的成果顯得蒼白,反而引來華府各方的強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