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監察機關的報告指出,USAID在2022年俄羅斯入侵後向烏克蘭提供數千台「星鏈」(Starlink)終端機,但未妥善監督烏方是否誤用,也未建立追蹤機制;外界曾指控烏軍將終端機「武器化」,用於操控無人機及火砲攻擊。該署內部監察機關表示,近半數運作中的終端機最後落入莫斯科完全或部分控制的地區。
綜合路透、彭博社(Bloomberg News)報導,根據USAID督察長的報告,一份移交協議草案曾明文禁止終端機「軍事用途」,交付的目的包括用於醫院、學校、通訊等民用場域。但戰爭爆發後不久,媒體便指控烏軍將星鏈終端機「武器化」,用於操控無人機及瞄準俄軍的火砲攻擊,例如鎖定俄方軍事裝備、車輛與機動指揮中心。
該份督察長報告指出,在媒體報導後,星鏈母公司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及執行長、億萬富翁馬斯克(Elon Musk)曾公開警告烏克蘭不要使用終端機操控無人機。
報告指出,該署未能追蹤終端機的去向與用途,是因為USAID判斷戰時緊急需求比後續監控更重要。USAID在回覆中稱,一旦終端機交付烏克蘭,就無法在危險的戰時條件下追蹤其下落,加上俄羅斯對通訊系統的攻擊造成「前所未有的緊急情況」。該署在信中強調,首要目的是恢復醫療、緊急避難所、地方治理等等攸關人命的關鍵通訊服務。
這份調查最早由彭博社報導。報告並未審查烏克蘭是否將終端機用於軍事行動,包括無人機飛行、火砲瞄準及通訊等。
報告指出,在俄羅斯攻擊烏克蘭的網路與電信系統後,USAID與馬斯克旗下SpaceX合作,向烏克蘭國家特別通訊與資訊保護局(SSSCIP)提供5,175台星鏈終端機,以維持重要民用服務及網路連線。當中1,508台由USAID購買,其餘3,667台由SpaceX捐贈。
這份長達19頁的報告寄給28歲的國務院高級官員呂因(Jeremy Lewin),他同時兼任USAID政策與方案副署長及首席營運官。呂因曾是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DOGE)成員,今年稍早在解散USAID、取消數十億美元合約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報告稱:「該署最初擬定的條件限制終端機僅能用於民用,並要求SSSCIP建立保障措施,確保後續接收方書面同意使用條件,但該協議從未被執行。」
USAID向督察長解釋,因「戰時環境艱難」,其人員被「限制在飯店內」行動,因此「在後勤上不可能」持續掌握終端機情況。此外,USAID表示,該署在交付後已「將終端機責任轉移給烏克蘭政府」。
調查還發現,USAID未能「完全降低」終端機被濫用的風險,且超過半數的「活躍」終端機「位於俄羅斯完全或部分佔領的地區」。報告未說明這些終端機如何進入這些地區、由誰持有、或用於何種目的。
基輔方面曾在去年指控,俄羅斯佔領軍使用了數千台從俄國私人公司取得的星鏈終端機,克里姆林宮及馬斯克均否認此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