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城/梅花新聞網主筆
阿拉斯加的美俄峰會上將會討論烏克蘭戰爭停火的可能方案,但是當事國烏克蘭與一路以來的主要支持者—歐盟都上不了餐桌。照美國前國務卿布林肯「不為座上賓,即成盤中餐」的說法,烏克蘭成為「刀俎上的魚肉」無庸置疑,但是歐盟的角色就顯得十分尷尬。
歐盟上不了談判桌,顯然在俄烏戰爭的終局談判被邊緣化,這就讓這些國家領袖焦躁不已。德國、法國、義大利、波蘭和芬蘭等多國,都發表聲明強調烏克蘭國境不容武力變更,和平談判應以停火為前提,要求以現有戰線成為和平談判的基礎。
13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到了德國柏林,在總理梅爾茨陪同下,與美國總統川普及法國等數個歐洲國家及歐盟高層領袖舉行視訊會議。法國總統馬克宏在會後轉述川普的話,川普希望在本月「雙普會」談成烏克蘭停火,並向歐洲領袖保證,任何與烏克蘭相關的領土問題談判,都不能沒有烏方參與。至於烏克蘭最關心的安全保障,川普沒有做出具體承諾,只表示不會讓烏克蘭加入北約,但不反對歐盟承擔責任。
歐盟上不了談判桌,又處處對美國軟弱,就可能只有出錢出力,繼續向美國購買軍火向烏克蘭輸血,卻沒有發言權的份。
美國副總統范斯近日就表明,美國政府不打算再為烏克蘭的國防買單,也就是不會再直接出資軍援烏克蘭。范斯說:「但如果歐洲人願意出錢,向美國軍火商購買武器,我們不會反對。但我們是不會再出資的。」這裡就可以看出美國新右翼MAGA運動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思維,范斯的說法反映出MAGA對於持續用納稅人錢支持烏克蘭軍事行動的厭倦,並希望通過外交手段促成和平解決,至於合於國際規範或道義就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歐洲在俄烏談判的邊緣化暴露歐盟外交與地緣政治的徹底失敗。歐洲國家為了服務美國讓北約東擴的目的,投入烏克蘭戰場,切斷俄羅斯的穩定且廉價的能源供應,又以在背後支持俄羅斯為由與北京交惡。換來的卻是,經濟上去工業化,外交上被邊緣化,甚至在軍事上被迫投入大量資源重新武裝,並為烏克蘭戰爭買單。
歐洲走到這個地步,與布魯塞爾官僚與歐洲國家領導菁英的歐洲主義與全球主義心態不無關係,與民眾生活壓力與實際感受漸行漸遠,這就為歐洲新右派的興起提供了土壤。歐洲統治菁英與主流媒體不斷妖魔化俄羅斯,甚至連貓咪都要抵制,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並為接下來歐洲再軍事化奠定基礎。當資源不投入教育與科技創新,不彌補社福缺口,歐洲的社會矛盾就會加劇,歐盟的前景恐怕星光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