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不可忽視823核三廠延役公投的政治意涵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12日就核三延役公投議題拜會台北市長蔣萬安,兩人互相握手問候。圖/中央社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12日就核三延役公投議題拜會台北市長蔣萬安,兩人互相握手問候。圖/中央社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行政與國際事務學系副教授

823政治大罷免結合核三廠延役公投,預估掀起另一翻高投票率。尤其關於核三廠延役公投,不僅涉及台灣能源政策中能源供應結構,也涉及民進黨政府非核家園目標維持。從既有各項民意調查顯示,支持核三廠延役的比例高達六成成以上;支持非核家園與不支持比例,則勢均力敵、旗鼓相當。非常矛盾是,支持核三延役比例六成以上,但支持非核家園目標約四成五、反對約四成三。

台灣社會中對於核能發電,持贊成者其立論基礎,主要是基於能源安全,認為核能是穩定的基載電,能降低對進口天然氣依賴,實現 國家能源自主。助於減碳與氣候行動,核能屬低碳能源,對達成 2050 淨零目標有助益。鑑於福島後多國重新評估核能,如美國、法國、英國、瑞典、日本、南韓等重啟或擴建核電。且因核電成本相對穩定,利於高耗電產業如半導體、石化產業。

至於反對核三廠延役立論基礎,主要是思考核三廠位於地震帶、臨海有海嘯風險,延役增加重大事故機率。 高放射性廢料長期無終極處置場,延役會增加負擔。且延役需高額檢修與改裝,安全評估程序耗時,無法短期解決供電缺口。特別是能源轉型與地方意願產生衝突, 延役會分散綠能投資資源,屏東地方政府已然明確反對。

進一步言之,支持論點認為無論是從國際能源署(IEA)報告、從 IPCC 氣候報告,及歐盟將核能列為綠色投資的政策、 氣候責任、永續發展檢視。或是依據國際核能市場與政策資料,科學理性、技術治理應慮及長期規劃工業用電價格、經濟成長、投資環境穩定性。

相反的,反對立場則從地質調查、核安事故案例對生命安全風險,國際核廢處理爭議、台灣蘭嶼經驗涉及世代正義、環境永續,及能源轉型政策與地方自治、綠能優先發展矛盾。顯見,這些政策建議及辯論,各有所專業或技術依據,仁智互見、莫衷一是,決定政策最後走向恐怕只能依據台灣法律及政策、公民投票結果及實際用電需求供給。

毋庸置疑,當前台灣能源政策壓力,主要來自民意期待與供電短缺需求、高電價時代來臨,目前尚無實際資訊顯示來自美方的政治施壓。民意在核能議題上是否建立非核家園,呈現分裂、兩極分化狀態;其中供電穩定、電價上漲、缺電風險與減碳路徑的理性計算,皆對重新延長核三廠運作需求產生推波助瀾效應。

美國自川普總統二度執政後,宣稱將大量展開核能發電,加強能源自主及出口。美國重建及延續核能發電廠,也會對各國產生示範效應。川普核能政策內容主要是,一、大幅擴張核能裝置容量目標。由目前約 100 GW 提升至 400 GW,2030 年前至少有 10 座大型新反應爐進入興建階段。二、重組監管機構加速核電審批。對核管理委員會(NRC),改革組織架構與審批流程,縮短興建與續期時程。新核反應爐的興建與營運許可 18 個月內核准;現有反應爐的續期許可 1 年內完成。三、推動核燃料回收與供應鏈自主。利用現有的鈾、鈽資源,減少對外國鈾依賴。

整體而論,川普第二任期的核能政策以「大規模擴張 + 放寬監管」為核心,具體特徵包括:產能擴張明確力求四倍成長;審批制度改革,加速核准流程;多領域應用,涵蓋軍事、AI、太空;燃料自主化,發展回收與國內供應鏈。值得關注是,美國採取雙軌並行模式,同時興建新核反應爐及現有反應爐的續期許可,此頗得台灣朝野及社會反思。

基本上,美國核能輸出依法應遵循「123 協定」體系,台美早在2014年就有 AIT–TECRO的核能合作協議,屬可合作的框架,並無規定台灣採購義務。目前並無相關訊號顯示,川普政府正試圖把「恢復核能+採購美製機組」,當作對台的政治條件或貿易逆差平衡補救工具。

短期內,若台灣真有「買美貨」壓力,確實可用國防設備、能源數位化設備、網安、關鍵零組件及投資等非核項目吸收。美國對台灣政策聚焦在國防安全、軍備設施及半導體供應鏈,而非要求台灣購買核能設施。然而,一旦未來川普政府也要將核能設備輸出,這對倡議倚美論而勿存疑美論的賴清德政府,恐怕其衝擊非常巨大,直接挑戰民進黨長期堅持的非核家園目標。

當前川普政府推動大幅擴核的國內產業政策,及宣稱願意出口的供應者角色,尚未成為要求臺灣恢復核能的「施壓者」,此須拉長時間加以觀察。民進黨政府若要維持非核家園的政治基調,同時回應美國擴核潮,較為穩妥做法是深化核安、電網韌性、退役與燃料管理的技術合作,及對先進核保持研究與標準接軌。美國經驗啟示對核能發電重新興建及延役,台灣是否延役核三廠或新建核四廠核能發電廠的決策權,應是依據台灣政策法規、安檢與民主程序、社會共識中,而非是美方壓力下迫不得已而為之。

就此而論,台灣是否要同意延長核三廠運作或興建核四場,完全取決於民進黨政府執政意志、台灣內部法律授權與民意壓力。無論是從「非核家園」目標達成,或是退核時程及 2018 年公投後的政策選擇,皆在在顯示民進黨政府擁有相當大裁量空間。若823公投決定核三廠延役,民進黨政府能夠從善如流,在安全無虞前提下延役核三廠,不僅依據公投結果凸顯遵循台灣內部政治過程及民主程序;也可與美方展開美台能源合作,拓展雙方實質關係。而非像台積電赴美投資、對等關稅談判一樣,最終反讓民進黨政府尊嚴及顏面難保。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