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近日傳出電子公文被放上暗網兜售,引起外界憂慮機敏資訊是否全遭外流,外交部長林佳龍也緊急下令成立專案調查小組,追查文件外流的來源、管道與影響範圍,並稱要檢討強化公文收發及管理制度。外交部發言人蕭光偉今天(12日)指出,經初步調查,相關外流文件應為例行業務內容,如活動訓練課程、參訪行程等,若後續有更多進展,會適時對外說明。
外交部8日晚間發布聲明,表示主動掌握相關情況,發現疑似流出的文件多屬2024年的例行業務。林佳龍當時則強調,若查證涉及部內人員,將移送檢調依法嚴辦。
蕭光偉今上午主持例行記者會,對於暗網上的文件是否為外交部流出的電子公文,他稱,暗網資料真偽難辨,目前能看見的僅是文件清單與標題,尚無法檢視完整內容。
蕭光偉表示,經初步查對,部分文件確實與外交部例行公務相關,會與相關單位密切合作查處,並視情況對外說明進展,「看得到的內容的確與外交部公文相符,但不涉機敏文件類型」。不過外交部無法檢視完整外流文件的情況下,代表無法得知是否有機敏資訊已遭流出。
據了解,這批在暗網上兜售的文件共7份,其中2份名稱為「我與邦交國雙邊關係燈號評估簡表」,2份為駐美代表處電報,另外3份則分別來自駐美代表處經濟組與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其中,邦交國雙邊關係評估表顯示,我國與教廷、吐瓦魯的關係出現「黃燈」警訊,引發外界對我國外交處境惡化的聯想,外交部先前則稱,「不排除是境外勢力偽造、變造,意圖進行認知作戰」。
此事並非政府近年外洩敏感資訊的孤例,國防部政風室2024年曾在財產申報過程中出現疏失,竟發出部長顧立雄、參謀總長等將官的個資,連軍情局情報人員真名都盡數外流,引發外界對政府資安觀念的質疑聲音;而早在2022年10月,代號「OKE」的駭客也曾在暗網兜售台灣戶役政資料,涉及多達2357萬筆個資,要價5000美元,當時該非法人士甚至公開其中20萬筆資料以佐證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