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揭露,日本海上自衛隊巡防艦「涼月號」(すずつき)去年7月4日誤闖大陸浙江領海,陸方先後發射兩枚砲彈警告,由於中國向他國船隻實彈警告的情況極為罕見,顯然當時已是一觸即發的危險狀態,險釀軍事衝突。日方事後調查指出,涼月號電子海圖未開啟領海邊界系統,造成艦長未察覺船艦已越界。不過,日媒《山陰中央新報》今天(11日)指出,此事件已顯示中日連絡機制出現重大問題。
上述事件發生時,共軍正於浙江沿海進行飛彈實彈射擊演習,周邊已劃設禁航區,而涼月號原先在外海監控共軍的訓練,不過卻持續接近陸方領海,被視為「明顯挑釁」,大陸軍艦在無線電中多次呼叫涼月號,「不要靠近我方領海,改變航向」;然而,涼月號持續駛近陸領海,甚至加快航速,陸方即發射砲彈落在涼月號一側,海面濺起水柱,未料涼月號仍進入領海,陸方隨後又發射一枚砲彈,並以更急促的口吻在無線電中喊道,「立即撤離!」涼月號最後在陸方領海內航行20分鐘才駛離,險釀進一步衝突。
陸方事後提出外交抗議,指責日艦行為「違法且不適當」,而日本防衛省內部調查發現,涼月號的電子海圖未開啟領海邊界系統,導致艦長未察覺船艦已越界。涼月號當時距大陸海岸線仍有22公里,按理船員應可透過目視與儀器確認異常;對此,知情人士向日媒指出,艦上可能已出現「相當程度的混亂」,導致未能及時應對中方警告,相關人員後續皆遭到內部懲處,艦長則遭撤職。
同年,8月26日,大陸一架運-9(Y-9)情報蒐集機短暫進入日本長崎縣男女諸島(Danjo Islands)空域,未回應日航空自衛隊戰機的無線電呼叫,中方事後聲稱軍機因氣流影響被迫偏航。
中日雙方於2018年啟動「海空聯絡機制」,原本用以避免軍事誤判,但自2021年3月以來相關會議已停擺,一名前日本高級官員表示,雙方至今互信不足,「沒有討論的氣氛」,憂心未來可能會因此發生意外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