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上海夫婦疑講中文遭童黨圍毆  華裔在澳洲頻成攻擊目標

居民拍攝的影片顯示,身穿白衣的女子被推倒在地,黑衣少年持續拳打腳踢。圖/取自橙新聞微博
居民拍攝的影片顯示,身穿白衣的女子被推倒在地,黑衣少年持續拳打腳踢。圖/取自橙新聞微博

澳洲雪梨近期再發生疑似種族歧視的暴力事件。一對來自上海的華裔夫婦,5月21日傍晚在東區東園(Eastgardens)一處住宅樓後院遊樂場,突遭至少7名當地青少年辱罵、吐口水,並圍毆攻擊,導致妻子骨折、視力嚴重受損。目擊者表示,夫婦倆「只是因為在講中文」就被鎖定攻擊。

現場居民拍攝的影片顯示,身穿白衣的女子被推倒在地,黑衣少年持續拳打腳踢。女子的丈夫試圖制止,卻被擊中面部,無奈之下只能撥打電話報警。暴力持續近1分鐘,直到有路人上前干預,青少年才離去。警方隔日拘捕了兩名涉案12歲女童,並以「蓄意傷害」與「參與鬥毆」罪起訴,警方仍在追查其餘涉案青少年。大陸駐雪梨總領館對事件高度關注,強烈譴責暴力行為,並提醒在澳中國公民加強安全防範,遇事及時報警。

澳洲近年排華與反亞裔暴力事件層出不窮。2024年6月,台灣網紅艾庭赴澳旅遊時,在街頭遭4名當地年輕人辱罵、丟石頭並推倒,導致頭部受傷,同行友人亦受波及。她在社群媒體感嘆:「沒想到在澳洲會遇到這種歧視亞洲人的事」。

同年11月,布里斯本兩名韓裔女性在街頭遭青少年襲擊並搶走手機;多名華人留學生也分享經歷,指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被叫「chink」(歧視華人的詞彙)、遭圍堵或拍打車窗。

根據澳洲人權委員會(Australian Human Rights Commission)2023年的調查,疫情後全國反亞裔事件比例仍維持高位,其中新南威爾士州與維多利亞州為高發地區,受害者多為留學生與新移民,女性更是高風險群體。

專家指出,澳洲排華情緒的升溫,與中澳外交關係緊張、國際政治對立及社交媒體仇恨言論擴散有關。新冠疫情期間,亞裔社群成為被污名化的對象,而地緣政治衝突則讓部分人對華人產生敵意。

在南韓、日本等地,也出現類似的仇中浪潮。韓聯社報導,南韓部分極右翼團體將中國大陸與「選舉干預」「犯罪」等負面議題掛鉤,甚至在社群平台以極端言論攻擊中國人,助長社會敵意。

大陸許多留學生與新移民即便遭受攻擊,也不願報案,原因包括擔心影響簽證、認為報案無結果,以及害怕遭報復。因此,不少人選擇息事寧人,或在社群分享自保經驗,例如避免夜間獨行、外出結伴同行、盡量待在華人聚集區等。

新南威爾士州警方承諾將加強在亞裔社區的巡邏,並推動校園多元文化教育。但人權團體批評,現有措施僅治標不治本,缺乏針對仇恨動機的司法改革。中國大陸駐雪梨總領館表示,將持續與澳方溝通,並在必要時提供法律援助與領事保護。

這不僅是單獨治安案件,更是近年澳洲社會中排華暗潮的縮影。當國際局勢、歷史偏見與網路仇恨交織,亞裔群體在海外的安全問題,已不容忽視。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