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古人掃墓 大陸年輕人送曹操頭痛藥、向霍去病獻地圖⋯⋯

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墓前有畫像、鮮花、可樂與世界地圖。圖/取自微博
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墓前有畫像、鮮花、可樂與世界地圖。圖/取自微博

近年來,一股新興潮流在中國大陸的青年中悄然興起——他們熱衷於在古人誕辰、忌日或傳統節日如清明節期間,前往歷史人物墓前獻上獨具創意的「應援」,不僅獻花敬拜,還會根據古人的生平事蹟設計特別禮物,借此表達敬意與共鳴。這一現象在社群網站上迅速走紅,引發廣泛討論。

與傳統的獻花燒香不同,這群年輕人以更具象、更個人化的方式與古人「對話」。在漢武帝陵前送上鮮花、為封狼居胥的霍去病獻上世界地圖。在武侯祠的諸葛亮墓前,有人特地從西安帶來泥土,以補償其生前未能完成北伐夢;在曹操墓前,則出現許多盒布洛芬(陸止痛藥名)緩釋膠囊,有人笑稱「致敬軍事天才,也為他長年頭痛送上一點解藥」;李白墓前,則擺滿了各式名酒與手寫詩句,象徵對詩仙浪漫人生的致敬。

在曹操墓前,則出現許多盒止痛藥,也為他長年頭痛操心送上解藥。圖/取自微博

在曹操墓前,則出現許多盒止痛藥,也為他長年頭痛操心送上解藥。圖/取自微博

類似行動在小紅書、微博等社群媒體上廣泛流傳。根據《南方都市報》報導,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在清明節或歷史人物忌日當天,實地走訪名人墓地,以精緻手工卡片、創意食物或甚至三國殺卡牌等方式,進行所謂的「歷史偶像應援」。這類活動兼具紀念與創造,被稱為「花式掃墓」。

「歷史名人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再只是課本上的名字,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遺憾有夢想的真實人。」一位曾在霍去病墓前留言的網友寫道。她在墓前寫下:「願當今這繁華盛世,不負你之所望」,並將信件拍照分享到網上,引發數十萬網友共鳴。

在這股「古人應援潮」中,不乏情感濃烈的留言:「站在周瑜墓前,我心裡所有的鬱結都隨風散去了。」「千年前的月光終於照到我身上。」

根據《人民日報》旗下青年報《冰點週刊》的報導,有學者認為這股熱潮反映出新一代對文化認同的全新表達方式。「這是一場精神療癒,也是一種時代的文化浪漫。

有人批評這是一種「非主流文化」的產物,但支持者則認為,這是對歷史人物人格魅力的自然投射。一名網友表示:「與其追捧現代偶像,不如追一個你知道結局、知道成就、知道性格的人。更真誠,也更安穩。」

李白墓前,則擺滿了各式名酒,象徵對詩仙浪漫人生的致敬。圖/取自微博

李白墓前,則擺滿了各式名酒,象徵對詩仙浪漫人生的致敬。圖/取自微博

在這場潮流中,大陸年輕人不僅是紀念古人,更試圖以自己的方式彌補歷史人物的遺憾——給劉備送上諸葛亮的卡牌與孫尚香立牌,給孫權送上張遼紙板和柑橘,給李煜留下手寫信與音樂盒……每一份「應援」都是經過考據、情感投射與現代文化的融合。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越來越多的歷史文化場所也開始關注這股潮流,開展與之對應的文創活動與青年導覽行程。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雪飛指出:「這種現象背後,不是對歷史的消費,而是一種具象化的文化接力」。

※飲酒過量,有害(礙) 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飲酒過量,害人害己;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