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專欄】原爆和平活動不能只紀念下半場

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2025年8月6日,廣島如往年般舉行了莊嚴肅穆的「和平紀念儀式」,悼念原子彈投下所造成的十四萬人死亡,並再次呼籲全球實現「廢除核武」的目標。和平的願景固然可敬,對歷史的記憶理應珍惜,但我們也不能忽視一個尖銳的問題:日本的原爆紀念活動,是否只記得了「下半場」的痛,而遺忘了自己在「上半場」所施予的殘暴與殺戮?

1945年,美國在廣島與長崎投下原子彈,確實造成數十萬人死傷,許多無辜平民瞬間化為塵土,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毀滅。但這場悲劇,並非無因而至。在這個「原爆日」80周年的紀念現場,為何我們聽不見對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反省?為何無人提及,是因為南京大屠殺、珍珠港事件、731部隊的活體實驗,以及無數無辜生命的喪失,而且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讓日本人願意結束侵略戰爭?廣島的悲劇,的確值得追思;但廣島的「和平」,更需要建立在誠實面對歷史的勇氣之上。

回望歷史,日本在二戰中侵略了亞洲諸多國家,數千萬人因此喪命,無數家庭支離破碎,文化遭到破壞,社會秩序瓦解。中國的南京經歷了三十萬人慘遭屠殺,殖民地的婦女淪為慰安婦,東南亞民眾飽受戰火之苦。台灣也未能倖免,五十年殖民統治下,無數菁英被捕、被殺,語言與信仰遭剝奪。

但這些傷痕,在日本的「和平紀念活動」中,被選擇性地遺忘了。他們只記得原爆帶來的痛,卻不願面對戰爭由誰挑起。他們高喊「無核世界」,卻少有人反問,若當年未有侵略、未有日本堅決不投降,是否也不會有核爆?這種單向度的歷史記憶,非但無法真正建立和平,反而使和平的訴求變得虛偽與空洞。

在今年的廣島原爆80周年活動中,台灣駐日代表親自出席,與日本官員一同悼念「核爆受難者」。但我們卻未見民進黨政府在此時此刻,提及日本在殖民台灣期間所犯下的暴行。政府代表可以在廣島鞠躬致敬,但可曾譴責過日本殖民政府對台灣四十萬以上人民無情的屠殺?他們可曾在霧社抗日起義紀念日,為莫那魯道獻上一束花?可曾在嘉義北門殉難碑前默禱?

我們不是主張「核爆值得」或「原爆不應哀悼」,我們要說的是:和平紀念若要有力量,就必須建立在全面的歷史反省之上。否則,這場場紀念儀式,不過是淪為譴責核武、粉飾和平的秀場。

和平不能只是廣島的和平,也不是日本人視角的和平,更不能只是加害者的和平。若不談加害,也不面對因果,所謂的和平,只是一場自憐的懺情劇。我們希望日本能在悼念原爆的同時,也公開面對那段自己發動戰爭的歷史,向全亞洲誠懇道歉,並在教育、文化、政治層面全面修正歷史記憶的偏頗。

同理,台灣也應該在面對日本殖民史時更有尊嚴與主體。我們可以與日本交流,但我們不能為了眼前的政經考量,而拋棄歷史傷痕、忘卻先人血淚。

八十年過去了,原爆的烈焰已冷,廢墟上建起了高樓。但歷史的灰燼仍未飄散。它提醒我們,真正的和平,不在於遺忘,而在於記得;不要只記得自己受害的一刻,更要記得曾經傷害他人的那一段過往。

唯有如此,和平,才不會只是「下半場」的自我悲情,而能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記憶與未來承諾。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