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以代號「雄鷙專案」委託中科院研製「雄三空射型反艦飛彈」,今天(6日)上午一架掛著雄三測試彈的IDF經國號戰機,成功在東部外海進行射首次試射,測試效果相當成功。如果真的順利完成,台灣將成為世界唯一的一個國家擁有一款可以進行陸射、空射及艦射三種完整反艦飛彈防禦系統的國家。
台東志航基地今早執行「雄鷙專案」測試,1架掛載著「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測試彈的IDF經國號戰機與僚機,飛往東部外海進行投彈,反艦飛彈的彈身採用亮銀色塗漆,彈翼則漆上紅、黃、藍三色,同時IDF戰機的翼尖,亦加掛了GPS莢艙與高速攝影機,引起軍事迷關切及討論。而在測試機飛回基地時,發現翼下的飛彈已經不見。
中科院近半年來,密集的在西部外海進行空射型雄三飛彈測試彈及注水外掛油箱拋投,積極進行氣動力、飛行及平衡重力測試,過程都相當順利。
今早航迷在志航基地附近拍攝到一架IDF戰機掛載「空射雄三反艦飛彈」測試彈起飛照片,同時伴隨著一架僚機,飛往東部外海進行射擊。
從照片中可清楚看到,今天測試發射的彈體,塗上亮銀色以及測試彈常見的圓形紅、白識別符號,尾端彈翼則漆上紅、黃、藍三色亮相,外型相當搶眼。
據了解,兩架戰機出海測試約1個半小時後返航,但已不見測試彈蹤影。消息人士表示,此行是執行射擊任務,測試效果相當良好,顯示中科院已完成彈體構改,並已進入新階段測試。消息人士表示,軍方會依據今天測試成效,近期內將會進行首度實彈射擊。
今天的測試用的是與6月底測試時相同的啞彈,在6月底仍在測試彈身與發射架分離時的氣動特性,確認發射程序與派龍架的運作安全性。
據了解,艦射型與陸射型的雄三飛彈重量約在1300至1400公斤之間;若要掛載在IDF戰機機翼下方,飛彈要減縮在5.5公尺以內、直徑在36公分以內、重量900公斤以下,才能減輕IDF戰機的承載負荷。
海軍海鋒大隊的雄二、雄三和首次在漢光演習曝光的「雄三增程型」反艦飛彈更引發關注。只要將來順利形成戰力,將從日本西南到菲律賓北部,第一島鏈的新「反艦火網」實質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