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演習中,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增程型(Hsiung Feng III supersonic Anti-Ship Missile ER),以實戰姿態現身,從外觀發射器側面有三條加強筋,與標準型的兩條不同,推測射程由標準型的150公里大幅延伸至400公里,加上導引方式增加,只要擺在台灣南北兩端,加上艦射型的部署,有絕佳的能力控制台灣海峽周邊。
雄三「增程型」的數據諸元沒有公開,但以標準型為例,雄三重量約1.47噸,長6.1m,彈徑0.46m,是體積很小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彈頭為227kg半穿甲高爆彈(飛彈動能穿透敵艦裝甲後,在船體內部引爆)為主。
飛彈的動力使用液態燃料衝壓發動機(Ramjet)加上兩枚固體燃料加力火箭,終端速度可達2.5馬赫(約3,063km/h),這表示飛彈發射到抵達400km外的目標區,只要8分鐘。
如果敵艦沒有預警,飛彈躍出地平線,才會被敵艦雷達偵測到,敵艦的反應時間只有短短的30-40秒左右,2.5倍音速衝刺能大幅壓縮敵艦反應時間,增加擊中機率。
中科院曾介紹雄風二型反艦飛彈與雄風三型倍音速反艦飛彈的打靶訓練的畫面,並以圖片展示靶船中彈後的情況。次音速的雄二與美製魚叉飛彈造成的破壞力差不多,但雄三因為是超音速,加上更大的彈頭,有機會一枚就足夠讓一艘萬噸級的戰艦失去作戰能力。雄三是倍音速反艦飛彈,命中靶艦後的穿出口還在水線附近,顯示雄三飛彈極低的掠海彈道,能夠控制倍音速飛彈掠海飛行,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全球沒有幾個國家可以做得到。
掠海彈道越低,速度卻更快的飛彈,會越晚被敵艦雷達發現,在實戰時,水線附近中彈爆炸的艦艇,非常容易破壞連續幾個艙室的水密性,損管搶救難度相當高,艦艇可能因瞬間大量進水而失去戰力甚至沉沒。
雄三增程型的射程,對於台灣海峽的防禦,有很的大差別和影響力,台灣海峽平均寬度僅150公里,射程長的戰術飛彈彈性更多。增程型雄三過去在試射中,是繞行許多轉折點後,再擊中目標,顯示能夠在飛彈的射控內,設定多變化的飛行路徑,並可利用島嶼作為掩護,讓敵方難以判斷軍艦被鎖定。甚至可以連續發射多枚,進行飽和攻擊,發射的飛彈同時到達,利用不同的角度朝同一艘敵艦攻擊「大幅增加」敵方的反制難度。
未來「雄三」可以空射、陸射,再加上射程超過四百公里以上的「增程」型,可以遠遠逼退對手的登陸船團,對台灣防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