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7月26日「大罷免」行動全軍覆沒後,民進黨仍持續備戰8月23日第二波罷免,但外界普遍不看好能有實質進展。前扁辦主任陳淞山上月31日在《美麗島電子報》撰文分析,民進黨中央對罷免行動的後續處理更像是「政治表演」,意在安撫罷免團體與支持者,實質上是「死馬當活馬醫」。他更直言,總統賴清德應重新審視其國家領導人的角色與定位,不應僅依靠民粹對立來維繫政權。
罷免戰術轉保位策略?操盤權降格惹疑雲
陳淞山指出,在秘書長林右昌請辭獲准後,後續罷免操盤竟由新北市議員層級的副秘書長何博文代理主導。他認為這顯示民進黨其實不期望823罷免真的成功,而是試圖藉此緩解黨內壓力與可能爆發的內訌危機,避免「全面內閣改組」的政治逼宮,並為賴清德止血流失中的民意支持爭取時間。
陳淞山認為,民進黨當前的操作關鍵是「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戰術考量。他指出,台灣目前正處於內政、外交與經濟的多重壓力下,單靠更換閣揆無法立即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引發更多變數與不確定性。因此,民進黨選擇先撐過罷免階段,優先處理災後復原、美國關稅談判等實質議題,預計至8月底或9月初,再視情況評估是否進行內閣全面或局部改組。
陳淞山強調,目前立法院「朝小野大」的結構已難以扭轉,也無法實現大聯合政府的政治想像。在此情況下,民進黨應優先穩住內部陣線,而非因罷免失利而倉促調整權力架構,導致派系內鬥升溫,賴清德作為總統兼黨主席,更應正視此次罷免戰略執行過程中的問題;陳淞山直指,林右昌的請辭實為「替罪羔羊」,並非真正承擔決策責任者,罷免戰略的規劃與執行,應由賴清德與民進黨高層共同承擔,而非讓秘書長一人下台作結。
陳淞山也批評,民進黨內目前的政治文化出現嚴重偏差,在中常會上,中常委王世堅對823罷免表達異議,卻遭同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出言斥責,甚至要求其「滾蛋」,這種近乎「一言堂」的內部氣氛與政治互鬥,只會進一步削弱民進黨的公共論述與民主價值,王義川的政治角色定位錯誤,不僅罷免論述失能,還花大量時間投入電視節目,反倒模糊了民進黨政策會應有的戰略功能。陳淞山批評,這樣的安排只是為了派系平衡,突顯民進黨高層在人才布局上的失衡與短視。
面臨領導挑戰 賴清德用人唯「聽話」
陳淞山直指,問題核心不在於林右昌去留或卓榮泰是否改組,而是賴清德本人在領導格局、政治用人與治國思維上的重大挑戰。他認為賴清德可能過度依賴「聽話」、「乖巧」的幕僚與閣員,卻缺乏真正有主張、能擔當的幹部,從國安會與總統府幕僚頻頻出包,甚至有人在國安會議上行為失當、軍事演習時炫耀軍裝自拍等事件可看出,賴清德存在用人失當與分工混亂上的問題。
陳淞山最後呼籲,賴清德應重新審視自己作為國家領導人的角色與定位,不應只依靠民粹對立來維繫政權,更應學習前總統蔡英文與陳水扁在權力整合與危機處理上的經驗,以中道務實的態度整合國家,而非持續將異己視為敵人,陷入對抗的政治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