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川普關稅重擊 還要持續823大罷免嗎?

民進黨經歷大罷免大挫敗之後,賴清德主席表示8月23日另一波大罷免仍將進行到底。圖為民眾在凱道前表達不同意大罷免的立場。圖/記者梁鴻欣攝
民進黨經歷大罷免大挫敗之後,賴清德主席表示8月23日另一波大罷免仍將進行到底。圖為民眾在凱道前表達不同意大罷免的立場。圖/記者梁鴻欣攝

李明/政大外交系兼任教授、中美文經協會秘書長
 
民進黨政府經歷大罷免大挫敗之後,賴清德主席在中常會僅對「民間團體」致歉,但表示8月23日另一波大罷免仍將進行到底,論者要求全民「協尋中華民國總統到哪裡去了」?惡霸、風災後全民正在療傷之際,又迎來另一個壞消息,川普總統在8月1日發布,對台灣的關稅稅率訂在20%!

在許多國家稅率確定之後,美國對台灣稅率遲遲不見白宮決定。台灣社會上下,是綁著十五個水桶七上八下,在猜不知川普將怎麼對待台灣。20%的稅率一經發布,股市應聲大跌、台幣對美元貶值、匯率跌破30元,引來巨幅震盪。國人都在看賴政府怎麼接招、又怎麼交代台美磋商的過程。
 
賴政府輕忽美國關稅卻專心搞大罷免
 
在此之前,台灣政局混亂。在國人對稅率無從預知、大小企業無所適從的狀況下,賴政府作莊進行一場豪賭,想把在野黨議員趕出國會。明明關稅稅率攸關台灣經濟命脈,直到川普公布的20%到來,台灣業界哀鴻遍野。賴總統只說,這是「暫時性關稅」,倘達成協議,「可望調降」。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美國對等關稅8月1日即將上路,許多國家對關稅多少已經有譜,只有台灣等少數幾國「火候不到」。因此指出「美方正像擠檸檬一樣壓榨台灣」、希望台灣全面開放市場。網站進一步說,台灣幾個月以來,積極勸阻美國收回早先發布的32%關稅,同時向美方承諾增加在農產品、液化天然氣和軍品的採購,藉此縮減對美國貿易的730億美元順差。

網站也指稱,台灣大罷免挫敗、壯大了在野黨聲勢;在國際,貿易戰似乎沒有勝算,賴清德現在在國內勢力薄弱,在華府也無盟友可依,情勢發展看來,川普總統的任期,可能將成為台灣最艱困的考驗。網站說得那麼坦白,還把賴清德的難處點出,只聽信口徑一致的台灣媒體、不接觸國際媒體的台灣人,是無從獲悉實情的。

彭博專欄作家更直白地說,「川普喜歡贏家,但賴清德陷入大罷免大失敗,就連過境紐約也被取消。」美國主播甚至稱「1994年以來,已有五位台灣總統前往美國,共進行30次訪美行程,全都獲准在美國過境。但川普正在終結這項慣例,他的政府已經拒絕」;並毫不客氣地補充道,台灣表示「美國並未拒絕」,但「事實就是拒絕」。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辯說,美國原給日本和南韓的暫時性稅率分別是24%和25%,最終兩國只降10%左右;但台灣已從原先32趴「有效爭取到」下降12%,「成果不比日韓差」。國人不禁要問,計較於下降幾%有何意義?美國已挖走了台積電。台灣還須參加昂貴的阿拉斯加天然氣輸送管投資。在美國榨檸檬汁式地擠壓下,台灣得到的不仍是無比殺傷力的冰冷稅率?

當在野領袖批評政府的挫敗時,賴總統在記者會再度使出閃躲的「賴式語法」,他說「此刻不宜貿然定位談判是成功還是失敗」;朝野所關心哪些利弊得失、到何程度,均得不到解答。外界傳言政府將端出4000億美元投資換取較低關稅,賴說台美還在談判「基於保密協定無法說明」。

台中市長盧秀燕指出,20%關稅已是國家重大危機,台灣產業出口與日本、南韓有高度競爭性,台灣的20%,對我國財經、產業都造成重大衝擊。蔣萬安也說,賴政府曾告訴大家,我國關稅將低於日韓,但結果跳票,這是政府失職;但賴除發動「726大罷免」外,823還要幹到底,心思全在內鬥上,這是政府失能。忠言自然逆耳,但始終「叫不醒裝睡的人」。
 
美高關稅下台灣許多廠商活不下去了
 
又據經濟部「內參報告」,20%的美國關稅,受到衝擊最重的,包括資訊硬體廠商2000家、工具機2000家、模具3200家、塑膠製品7776家、及電子材料120家、產值衝擊從5%至15%不等,相關企業幾乎都在這波關稅海嘯最前排。更有甚者,20%的稅率加上台幣最近一個月升值近13%,形同「雙殺」,多家廠商哀嘆「活不下去了」,凸顯問題極為嚴重。

賴總統指示行政院研議「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和特別預算,說這項預算已由原先的880億元增加至930億元。不過,連同「災後復原重建特別預算」等,都須送交立法院審議。行政院區區930億元,顯然不敷廠商的救濟和補貼需求。再者,行政院今年5月曾行文各地方政府,以立法院刪減預算為由,刪除一般性補助款636億元,佔原先編列的25%之多。倘行政院堅拒釋出這筆補助款,國會恐將再度陷入對抗和空轉。

當然,台灣與美國的協商可能尚在途中,但結局未卜。川普還運用美國「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可以「國家安全」理由,對美國進口產品實施貿易限制,加徵關稅、設限、或禁止進口。2018年川普對鋼和鋁增稅令人記憶猶新,這次川普再度引用,台灣輸美半導體和科技產品會不會遭受懲罰性增稅,則殊值關注。

經濟部今年5月的新聞稿提到,台灣對大陸和香港的出口比重,從2020年的43.9%逐年下降,至2024年降至31.7%,反之美國佔比則逐年增加。在賴政府現行「脫中入北」(其實主要是「入美」)策略下,對美國的倚重將更大、更急。但台灣越是「倚美」、越是挑釁對岸,對美談判籌碼就越少,最後只能俯首就範。

值此國家動盪的困難時刻,美國對台關稅稅率,攸關我國經濟榮枯。但朝野對立嚴重,社會空前撕裂,賴政府仍執意推動8月23日「大罷免」後續,這像是在謀求國家政局穩定嗎?還是悶著頭帶國家走向傾覆深淵?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