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英國皇家海軍以航艦「威爾斯親王」HMS Prince of Wales為主體,執行以“Operation Highmast”為代名之2025年印太海域巡訪任務,已於7月31日結束在澳州西北部海域,以“Talisman Sabre 25”為演習代名之海上多國聯合演習,以及出訪澳洲任務,啟程前往日本與韓國訪問。
威爾斯親王航艦編隊還包括HMS Dountless, HMS Richmond以及英國皇家海軍艦隊輔助艦RFA Tidespring以外,並納編加拿大皇家海軍HMCS Ville de Quebec, 挪威皇家海軍HNOMS Roald Amundson, 再加上西班牙皇家海軍ESPS Mendez Nunez等不同國家多艘艦艇組成編隊。
假若細心觀察,就會注意到威爾斯親王航艦編隊在啟程時,除公開前述納入編隊各艦陣容外,還宣稱水下另將派遣核動力潛艦隨行,擔任水下護航屏衛兵力,但循例不對外公佈其艦名。
但事實真相卻是英國海軍目前唯一能夠保持機動戰備服勤之核動力攻擊潛艦HMS Anson (S123),於 7月17日駛返位於蘇格蘭之Clyde海軍基地;該艦原於6月10日離開直布羅陀時,各方咸信該艦將比照核動力攻擊潛艦HMS Ambush,2021年護衛英國皇家海軍伊麗莎白二世航艦編隊巡訪印太海域模式,隨同威爾斯親王航艦編隊前往印太海域,但顯然英國皇家海軍實力不濟,因此英國航艦編隊在印太海域活動時,並無水下護航兵力獲得證實。
同時也要提起英國媒體《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在7月27日以相當聳動標題「Britain ‘ready to fight’ over Taiwan, Defence Secretary suggests———Healey: ‘If we have to fight, Australia and the UK are nations that will fight together’」之報導中,還附上推估威爾斯親王航艦編隊,未來將通過臺灣海峽之航跡示意圖。
但若依據航艦編隊未來動態,合理推估其可能航跡,其實通過臺灣海峽機率相當低。在威爾斯親王航艦編隊離開澳洲前,西班牙皇家海軍ESPS Mendez Nunez已經先行脫離編隊,擔任先遣兵力前往日本,負責協調威爾斯親王航艦編隊與日本自衛隊聯合演訓相關事宜。
當威爾斯親王航艦編隊離開澳洲啟程北上時,先會在西太平洋海域進行共同操演數日,然後解散編隊,分遣部份艦艇兵力前往南韓訪問,而航艦將率其他艦艇兵力前往日本訪問,並與自衛隊進行聯合演訓。因此該航艦編隊最可能是在西太平洋琉球東部海域解散編隊,透過分遣兵力分別出訪南韓與日本,因此通過臺灣海峽機率甚低。
不過依據2021年英國皇家海軍伊麗莎白二世航艦編隊巡訪印太海域模式,當時出訪韓國之HMS Richmond在2021年9月27日返程時,確實是曾經通過臺灣海峽,並且成為當時多方新聞炒作議題。本次是否會援引前例,就看未來如何發展吧。
不過衡情論理,就從南韓啟程前往南海與航艦編隊會合,途經臺灣海峽,就合理航程與最佳航線選擇來說,並無任何特殊之處可言。假若要將外籍機艦通過臺海當成壯膽迷幻藥,其實是相當可笑與可悲。
臺灣海峽每日南來北往航運從來就沒有任何航行自由問題,拿著幾年發生一次英艦通過臺灣海峽,打著維護航行自由招牌鬼扯一通,這個議題早就像口香糖咀嚼到索然無味後,還要重新吞到口中繼續咀嚼般無聊。再炒作下去,就實在是讓人覺得份外無聊與弱智囉!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