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讓利換20%重稅 《環時》發社評批民進黨「親美愛台」淪「以台養美」

美國宣布台「暫時關稅」20%,北京《環球時報》發表社評認為,台灣「親美愛台」,如今已淪為「以台養美」。圖為總統賴清德(左)1日召開台美貿易談判記者會。圖/中央社
美國宣布台「暫時關稅」20%,北京《環球時報》發表社評認為,台灣「親美愛台」,如今已淪為「以台養美」。圖為總統賴清德(左)1日召開台美貿易談判記者會。圖/中央社

美國近日公布台灣「對等關稅」稅率20%,高於韓國與日本,引發台灣產業界不安。儘管總統賴清德稱此為「暫時性關稅」,大陸官媒《環球時報》發表社評,譴責民進黨政府的對美政策,直指「親美愛台」路線已淪為「以台養美」,形容此次關稅政策是對「倚美謀獨」的一記響亮耳光。

該社評指出,美國此舉明顯將台灣歸類為「貿易關係未達互惠標準」對象之一,並強調台灣未能比照日韓待遇,充分暴露民進黨對美過度討好卻未換得實質回報的尷尬處境。文章批評賴清德政府,一方面無條件接受美方開出的條件,包括開放瘦肉精美豬、巨額軍購、高科技產業移轉等,另方面卻試圖包裝為「深化美台經貿合作」,甚至以「吃苦當作吃補」來美化讓利,形同自欺欺人。

文中引用《華爾街日報》4月報導指出,台灣對大多數進口商品僅徵收2%關稅,對照美方對台課徵20%,完全不對等。社評認為,美國根本無意視台灣為平等夥伴,而是視為一顆可榨乾的「檸檬」,用完即棄。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更披露,談判期間美方對台施壓態度強硬,「把台灣當檸檬一樣擠」的內幕引發更大疑慮。

社評強調,民進黨長期將「親美抗中」作為執政主軸,如今卻連最基本的經貿互惠也未能爭取成功。文章形容台灣「雙手奉上」的讓利,不僅無助降低關稅,反而成為美方不斷加碼索求的依據。每一輪技術磋商,實則是一輪台灣利益的讓渡,「今天是關稅,明天是安全、能源與主權」。

除外交與經貿層面的批判,《環球時報》也針對賴清德執政風格提出質疑說,賴對內以「順利談判」作為宣傳口號,對外卻毫無實質成果。即便遭美方課徵高關稅,仍堅稱為「暫時性措施」,掩蓋事實,欺騙輿論。文末甚至警告,若民進黨繼續「賣台媚美」,將拖累台灣整體發展,斷送產業前景。

文中最後指出,台灣原本具備與中國大陸深化經貿合作的條件,雙方供應鏈緊密,若能重啟對話、擴大合作,將有助兩岸企業與民生發展。但賴清德選擇「隨美起舞、脫鉤斷鏈」,導致科技實力流失、產業競爭力下滑。

社評以「打左臉送右臉」形容賴政府對美談判立場,直言此次關稅風暴將撕裂所有虛假粉飾,也將成為台灣社會覺醒的催化劑。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