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智庫兵推 陸發動海上封鎖 台天然氣僅夠撐10天

2024年10月22日,大陸航母遼寧艦在東沙群島附近海域航行,隨後北上通過台灣海峽。圖/取自央廣網微博
2024年10月22日,大陸航母遼寧艦在東沙群島附近海域航行,隨後北上通過台灣海峽。圖/取自央廣網微博

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一份兵推報告,模擬中國大陸對台發動海上封鎖的情境,連續26次兵推結果顯示,在大多數情境中,台灣的能源與物資補給將遭遇重大困難,其中台灣液化天然氣(LNG)僅夠支撐10天,而美軍一旦介入,也將迅速引爆美中軍事衝突,對台灣、美國、日本及中國大陸自身造成嚴重損害。

無論衝突規模,死傷數千人起跳。共同社報導,本次台海封鎖兵推設定發生於2028年,模擬中國大陸海警等力量對台周邊海域進行封鎖,並根據台灣反應與美中軍事介入程度的不同,設計出26種情境,未設勝負判定,而是聚焦軍事損失、台灣突破封鎖的物資數量,以及進口受限對台灣經濟社會的影響,報告指出,即使只是封鎖而非全面侵略,代價仍極為高昂,且幾乎無法避免升級為大規模衝突。

就算在軍事衝突程度較低的推演中,也可能導致數千人死傷。在最嚴重的情境下,一旦美中爆發全面軍事衝突,中國大陸可能攻擊駐日美軍基地,造成日本約4600人、台灣約3000人、美國約2萬1000人、中國大陸自身約1萬3100人死傷。

在戰爭升級時,美軍損失高達數百架戰機與數十艘艦艇,其中空軍基地缺乏防護被視為關鍵弱點。中國大陸損失亦十分嚴重,有時甚至高於美方。CSIS報告指出,在所有情境中,台灣的天然氣儲備將於約10天內耗盡;若無外援,煤與石油的存量也僅能支撐7到20周。但若美軍積極介入,則對台補給線仍有可能維持。

食物不是主要問題,因台灣自給能力強、庫存足夠,補充所需船運量亦較低。一旦封鎖開始,商業航運公司多不願承擔風險,故須迅速籌組可強行突破封鎖的船隊。空運、潛艦與小型走私船無法有效替代。即使雙方都有意控制衝突,但在兵推中卻常因誤判導致逐步升級,最終導致全面戰爭。

在兩場自由對抗推演中,衝突擴大至美軍攻擊中國大陸本土、中方反擊關島與日本。即使是預設固定升級的情境,也普遍出現高傷亡與台灣經濟重創。

共同社報導,台海封鎖兵推設定發生於2028年,模擬中國大陸海警等力量對台周邊海域進行封鎖,並根據台灣反應與美中軍事介入程度的不同,設計出26種情境,未設勝負判定,而是聚焦軍事損失、台灣突破封鎖的物資數量,以及進口受限對台灣經濟社會的影響,報告指出,即使只是封鎖而非全面侵略,代價仍極為高昂,且幾乎無法避免升級為大規模衝突。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