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美國國安專家與前川普政府官員警告,川普總統(Donald Trump)在對華貿易談判中作出的讓步,恐以台灣安全及尖端科技利益為代價,為中美關係未來走向埋下隱憂。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川普政府近日在多個涉及台灣及科技出口管制的議題上態度轉軟,包括勸阻台灣總統賴清德下月訪美過境,延後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與五角大廈高層的會晤,並暫停對中國的新出口限制措施。多名現任及前官員指出,這些都在為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於秋季舉行的峰會鋪路。
三名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政府原本就要求賴清在將原定的達拉斯及紐約過境行程保持低調、減少公開露面,但最終行程取消。《金融時報》率先披露賴清德去消出訪的消息。前美國國防部官員拉特納(Ely Ratner)批評此舉無異發出「台灣問題可被交易」的危險訊號,只會鼓勵北京加大施壓。
此外,川普政府在六月取消了顧立雄與美國國防政策主管柯伯吉(Elbridge Colby)的會議,兩位知情人士透露,這是在習近平與川普通話要求限制對台接觸後作出的決定。
在科技領域,川普政府也撤銷了對美國晶片巨頭輝達(Nvidia)H20 人工智慧晶片出口中國的禁令。多位國安專家與前官員,包括前國安會科技政策負責人費思(David Feith)及前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在致函川普政府的一封公開信中警告此舉將助長中國軍事人工智慧發展,削弱美國優勢。
另一爭議來自商務部在5月對華為晶片風險發布的指南。原先措辭稱使用華為生產的特定晶片「違反」美國出口管制法,後來改為「提醒使用風險」,被外界解讀為對北京示好。
5月中國一度凍結稀土出口,雙方在6月倫敦會談後互撤部分限制,目前雙邊貿易管制暫停升級。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索博利克(Michael Sobolik)直言,川普更在意美企進入中國市場,而非戰略安全考量。前小布希政府官員帕迪拉(Christopher Padilla)也警告,把出口管制當作談判籌碼打破歷來的慣例,恐令北京日後在貿易磋商中索取更多放寬條件。
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川普將決定是否延長目前的貿易休戰。川普本人則在29日稱可能於不久後訪華,但強調只有在習近平正式邀請下才會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