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陳水扁辦公室主任陳淞山近日接受中評社訪問時指出,民進黨在 7 月 26 日的罷免選舉中慘敗,為了修補與民眾黨的關係,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 9 月的延押庭上,很可能獲准解除羈押。對此,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在接受《梅花新聞網》訪問時回應,民眾黨始終樂意針對福國利民的法案與各政黨合作,並非把柯文哲當政治交換的籌碼,而是應回歸司法角度,證據如此薄弱的情況下,早該讓他重獲自由。
陳淞山分析,這次罷免投票的平均投票率高達 55%,已接近六都選舉的水平,顯示這不僅是針對個人的罷免案,更具有地方大選的規模。這再次證實了總統賴清德的基本盤仍維持在 4:6 的選民結構,與 2024 年大選結果相符,選民結構清晰可見。
陳淞山指出,在這樣的選票結構趨勢下,國民黨與民眾黨勢必會加強合作。儘管過去兩黨存在競爭,但現在民進黨已成為共同的主要對手。他認為,民進黨在本屆立法院正副院長選舉中,就已經將藍白陣營推向合作。這也預示著 2026 年地方選舉藍白將會密切配合,例如在新竹市、宜蘭縣或中南部特定縣市推出民眾黨候選人。若順利當選,縣市政府的一級主管也將形成藍白合作的「小聯合內閣」模式。
陳淞山強調,民進黨在本屆立法院正副院長選舉中便選擇與民眾黨切割,導致現在雙方更難合作,除非民進黨能讓柯文哲脫離羈押,而回溯歷史可以知道,2014 年底前總統馬英九在縣市長選舉中失利後,2015 年初便讓陳水扁保外就醫。
陳淞山分析,面對罷免結果,民進黨的民調聲勢持續下滑,預計 8 月將進行內閣改組。而柯文哲即便獲釋,仍須面對司法審判。然而,考量到柯文哲先前已召開延押庭並繼續羈押 2 個月,他判斷 9 月的延押庭「會讓他出來」,這也是民進黨在政治上尋求解套的方式,更何況目前柯文哲僅被查獲輕罪證據。
對此,陳昭姿向本報表示,她並非把柯文哲當成政治交換的工具,而是回到公正的司法程序,法官依照法律及事實基礎做出裁定,以柯文哲案來說,檢方起訴的證據如此薄弱,早就不應該再繼續羈押柯文哲,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法院一再用重複的理由來延押柯文哲。
陳昭姿強調,民眾黨不是小藍也不是小綠,民眾黨立委自上任以後皆致力於實現對選民的承諾,反觀民進黨一再杯葛議事進行,且不斷對於立法院通過的法案提出覆議,甚至用大罷免的手段來試圖翻轉國會席次,想要逃避在野黨監督。
陳昭姿重申,民眾黨對於福國利民的法案始終願意與各政黨合作,也絕對不是把柯文哲當成政治交換的籌碼,而是要求給柯文哲一個公平的司法程序,而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在立法院多次聲稱罷免是他發起的,既然大罷免已經失敗了,也希望柯總召負起政治責任,卸任總召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