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日前率先表態,宣布巴黎當局計劃於9月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然而,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至今拒絕跟進,態度審慎,引發工黨內部不滿,令他在黨內日益孤立。施凱爾一向排斥象徵性政治動作,但工黨基層議員憂心,選民不會原諒黨對巴勒斯坦國承認問題的遲疑與保留。
政治新聞網Politico分析,在巴勒斯坦問題上,施凱爾一直採取微妙平衡的立場。他原則上支持承認巴勒斯坦國,但認為時機尚未成熟,應納入更全面的和平進程之中。然而,隨著加薩人道危機惡化,這一立場面臨愈來愈大壓力,加上法國總統馬克宏已在國際舞台上率先拋出,將於9月承認巴勒斯坦國。部分工黨國會議員已開始擔心,施凱爾的猶豫可能已對工黨在選民心中的聲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
在英國國內,愈來愈多內閣閣員敦促施凱爾重新考慮其立場,上周共有來自各黨派的221名國會議員聯署表達同樣訴求。但施凱爾仍無意加快腳步,反而宣布他正擬定自己的「和平路徑」,並將此比作他為支持烏克蘭所建立的「自願者聯盟」。
儘管施凱爾所稱的「和平路徑」計劃目前細節仍少,但他28日在蘇格蘭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會面時再次提及此議題。川普當天承認加薩「確實出現飢荒」,並表示他將與歐洲盟國合作「設立糧食援助中心」。
但一位曾與施凱爾共事的資深工黨議員警告說,儘管首相試圖進行外交努力,他在此問題上恐怕會愈來愈脫離自家議員立場:「他比黨內幾乎所有人都還保守。」
許多工黨基層議員認為,這是展現對巴勒斯坦團結立場的關鍵時刻,但施凱爾始終不為所動,令他們感到失望。
第二位工黨議員形容施凱爾上周的聲明是「只有言語,沒有行動,也沒有新制裁」,第三位則說:「現在的情勢下,除了正式承認,任何表態都無法讓人接受。」上述三位議員都認為,施凱爾已與整個黨的氛圍脫節,仍堅持其個人看法。其中一人表示:「這件事如今全被歸咎到他一人身上。」
即使來自盟友與支持者的施壓日益升高,施凱爾短期內仍不太可能改變立場。他一項關鍵考量是維持與川普的良好關係。川普上周對馬克宏的承諾不屑一顧地回應:「他說什麼不重要。」
英國前國安顧問瑞克茲(Peter Ricketts)表示,這確實是一項考量因素。另一位前英國高階外交官也認為,首相不會希望「惹惱」美國人,尤其是在經過一整年的努力後,才與白宮建立起良好互動。
這位外交官補充指出,施凱爾的審慎與其律師背景有關:「我猜他那種律師式的思維會想,到底他要承認的是什麼?因為巴勒斯坦國目前根本沒被承認的邊界。」
首相對所謂的「作秀政治」也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過去多次在演說中抨擊這類行為,2023年首次面臨呼籲停火的壓力時,他就援引這項理由。
部分觀察人士認為,施凱爾目前的選擇是正確,至少讓他能以某種方式參與加薩停火的談判。英國前駐美大使達羅克(Kim Darroch)在接受BBC訪問時表示:「他似乎記取教訓:若在公開場合與川普唱反調,後果將很麻煩。你可以私下向他提棘手的議題,但不要在公開場合。」
工黨內部也有聲音認為,施凱爾的疑慮並非單純的法律技術問題,其堅持立場有其正當性。
工黨籍國會議員、英國國會「工黨以色列之友」主席皮爾斯(Jon Pearce)本周撰文指出:「如果英國走上這條路,勢必會損害我們作為公正調解者的聲譽,進而削弱我們推動可持續和平的能力。」
川普28日在蘇格蘭被問及承認巴勒斯坦國一事時,對施凱爾表示:「我不會表態,但我不介意他有立場。我關心的是讓人們吃得上飯。」但施凱爾既已承認「原則上支持承認巴勒斯坦國」,那麼問題就只剩「何時」而非「是否」。
瑞克茲指出,既然施凱爾在與川普會面前不願調整立場,那麼他在川普9月進行國是訪問前也不太可能全力支持承認巴勒斯坦國。
這表示,英國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本周在聯合國兩國方案會議上不會有任何重大立場變化;但在國是訪問後,英國仍可能在聯合國大會中承認巴勒斯坦國。
雖然這或許能稍稍安撫工黨內部的批評聲音,但部分議員擔心,施凱爾的猶豫已對工黨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前述一位議員說,工黨在此議題上「一直慢半拍」,而選民「不會原諒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