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全球競賽開打!川普鬆綁出口搶主導權 大陸公布「全球治理計畫」倡多邊共治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26日於上海揭幕,大陸呼籲應建立全球性的AI合作組織。圖/中央社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26日於上海揭幕,大陸呼籲應建立全球性的AI合作組織。圖/中央社

人工智慧(AI)技術快速演進,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3日先出招,簽署行政命令啟動「AI行動計畫」,強調去管制、拚出口與國家主導,全面搶攻AI全球主導權;大陸國務院26日則發布《人工智慧全球治理行動計劃》,主張建立包容合作的多邊治理體系。據《鉅亨網》報導,亞洲集團(Asia Group)合夥人暨數位業務共同主席陳澍指出,全球AI兩大陣營已逐步成形,美國希望以領導之姿建立自己的陣營,壓制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崛起,預計接下來雙方分別會有各方盟友加入「選邊站」加劇科技角力。

「全球治理」vs.「全面鬆綁」大陸主打「多邊治理」 倡聯合國框架納管AI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26日在上海出席2025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式時呼籲應建立全球性的AI合作組織,強調AI不能成為「少數國家和企業的遊戲」直指當前美方對大陸AI發展的出口限制。李強會中強調,中方願與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分享AI技術成果與應用經驗。

國務院隨後公布《人工智慧全球治理行動計劃》,明確提出AI具「全球公共性」,呼籲「向善為民、尊重主權、安全可控、公平普惠」等原則促進技術發展與規則治理。該計畫內容涵蓋多項要點,重點包括推動國際合作與基礎建設共建,呼籲全球加速AI基礎建設(如智慧算力與資料中心),幫助全球南方(發展中國家)縮小數位技術落差、鼓勵開源合作,打造全球開放的AI平台,推動資源共享與技術普及。

陸方還提出,要落實數據治理與倫理監管,強調個資保護與演算法公平性,建立風險評估與追溯管理機制,防範AI誤用與濫用、並建立國際治理機制,提出在聯合國框架內設立「AI科學小組」及「全球治理對話平台」,進行持續討論與監督。大陸AI方案呈現多邊主義路線,意圖推動國際共識,爭取在標準制定、技術轉移與道德治理上的制度性話語權。

「川規AI」登場 去監管、搶市場、主導技術標準

與陸方戰略不同,川普選擇全力加速國內AI競爭實力,23日簽署「AI行動計畫」行政命令,包含90項具體措施,核心要點為「鬆綁監管、推動創新、主導全球」,內容包括撤銷拜登政府安全管制措施,廢止從前的安全測試與透明度規範,由新任AI政策負責人於6個月內提出替代政策、鼓勵AI技術出口與「一站式供應」,打造便利「AI出口方案」,協助盟友採購美製AI硬體、軟體與應用,推動美國成為全球AI供應中心。

川普持續減少晶片出口限制的同時也管控製造設備,針對先進製造設備實施新一輪出口管制,防止關鍵技術流向大陸,還推動開源與人才建設:支持開源模型與數據集建置,簡化環保與建設程序,加速資料中心建設與AI人才培育。

不僅如此,川普還限制AI系統具特定意識形態,禁止被認定帶立場偏見的AI企業參與政府合約,以「政治中立」為由篩選AI應用廠商。川普明言,「要不惜一切代價成為全球AI領導者」,象徵美國AI政策從拜登時代的「安全優先」轉向「競爭優先」,反映出美方對技術主導權的高度戰略關注。

中美AI策略分道揚鑣 兩方陣營競逐升溫

對於中美雙方策略,陳澍指出,全球AI兩大陣營已逐步成形,中國顯然堅持以多邊主義推進AI發展,美方則希望建立屬於自己的陣營,應對在東方崛起的AI雄獅。

陳澍分析,大陸的方案有望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參與,而美國則將獲得日本、澳洲等傳統盟友的支持。

陳澍先前指出,美國目前透過AI晶片霸主輝達 (NVIDIA) 保持競爭領先,限制中國取得該公司的高級晶片,不過東南亞市場仍可獲得,該地區可趁此善用這項優勢。

不過陳澍也提到,十年後AI版圖可能將迎來劇變,中國可能提供比輝達更實惠的晶片替代方案,呼籲東南亞國家,「不要輕易且過快選邊站,要思考如何最大化經濟潛力」。

行動網路貿易組織GSMA亞太區負責人Julian Gorman則稱,若東南亞國家被迫在兩大陣營選邊站,將是負面發展,面對中美壓力,東南亞國向來有其「平衡策略」未來可做為中美間的中立場域,讓雙方高層舉行對話,並在監管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如新加坡的國際詐騙共同責任框架。

中美AI賽局如今不僅止於技術層面,已延伸至全球治理模式,產業界分析,亞太科技國家做為供應鏈核心區域,如何在中美競逐中取得平衡,是接下來的重大課題。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