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韓原定25日在華盛頓舉行的關稅談判,韓國方面24日宣布,由於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臨時有事而無法如期舉行,雙方將盡快協商談判的時間。就在23日,韓國政府決定,在25日的談判中,不談大米和牛肉市場開放。
據韓聯社報導,南韓企劃財政部24日發佈消息稱,因貝森特臨時有事,韓美2+2談判無法如期舉行;美方提議儘早舉行談判,美韓兩國則計盡協調安排之後談判的日程。
就在美方談判代表「臨時有事」之前,南韓政府23日決定,在25日舉行的韓美高級別經貿磋商中,不將稻米和牛肉市場開放作為談判籌碼,考慮將擴大能源作物進口當作新的籌碼,也就是作為生物燃料乙醇的玉米。
擴大美國米進口配額及放寬對30個月以上美國牛肉的進口限制一直是美韓關稅談判的爭論焦點,但南韓政府考慮到開放市場對農業經濟的衝擊,因而將擴大稻米和牛肉進口排除在談判議題之外。
南韓在2021年取代日本,成為美國牛肉的最大進口國。根據美國農業部和美國肉類出口協會公布的統計,2021年1到11月,美國出口到南韓的牛肉年增 16%,達到25萬3175公噸,超過日本進口的23萬 8811公噸。
韓國政府不開放美國稻米及牛肉進口,不只是保護農民,而是擔心與其他國家的關稅協議;以稻米為例,南韓對美國、中國、澳洲、泰國、越南實施關稅配額,分配給美國的配是為13萬2304噸,占比為32%,若要增加美國米進口而減少他國配額,必須獲得世貿組織批准。
至於不開放美國牛進口,是因為南韓《家畜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禁止從5年內爆發過狂牛症的國家,進口月齡大於30個月的牛肉,若韓國對美國讓步,歐盟也在提出相同的要求。